广州调查2015年垃圾分类现状
2015年“垃圾分类各区行”正在进行中,近日来,记者跟随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走访了废玻璃、木材回收企业,大部分从事低值废弃物回收的企业,如今均被运输成本高、回收价格低、噪音扰民等一系列问题困扰。对此,市政府将以出钱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低值废弃物回收企业予以补贴。
此外,往日依靠地毯式宣传做到垃圾减量的“明星”试点天河区沙东街云龙苑社区,一年后面临因工作人员削减,市民参与率下降的现状。
实地走访
低值废弃物回收企业
经营压力大 不但亏损还扰民
昨日上午,新快报记者来到位于白云区石井街附近的废玻璃回收处理中心,只见各类颜色的玻璃瓶罐被层层分拣,通过传送带,被打碎处理成玻璃制品原料,满满堆放在厂区内。
据了解,废玻璃在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中占较大比例,它既无法焚烧,也无法在填满中降解。由于难收集、占地方、回收价格低等问题,目前街道社区内私人个体户的回收人员并不愿意收购。
对此,白云区城管局联合区供销系统,建立了废玻璃回收处理中心,并对接白云区各社区便民回收点,将废旧玻璃统一回收进行处理,日均处理玻璃量150吨,年处理玻璃量5万吨,可代替石英原矿节约38%的能源。
但对于运营这块占地6000平方米的大规模废玻璃回收处理中心,负责人梁先生却大吐苦水,“经营两年,我们一直在亏损。”梁先生称,随着人工成本、土地成本、运输成本越来越高,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定价太低,无法盈利;定价太高,玻璃瓶制造企业宁愿选择石英原矿作原料,这就是废玻璃回收业面临的窘境。”
位于海珠区的木质类垃圾回收处理中心,同样面临着运营成本高、经营利润低的问题,木质类垃圾回收处理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介绍,除了运营困难,大型机器拆解废弃家具时的噪音,经常引来周边居民的投诉。
云龙苑小区
“人海战术”式宣传垃圾分类效果难维持
云龙苑小区位于广州大道北江园街,2013年,该小区开始试行垃圾分类“按袋计量”收费。实行初期,云龙苑小区通过地毯式扫楼宣传,挨家挨户上门派发宣传资料的方式,曾在短短4个月减量20%。据统计,该小区2014年全年生活垃圾总量由402吨减少至289.2吨,全年累计减量112.8吨。然而有业内人士曾质疑,采用地毯式“人海战术”的垃圾分类工作,并不能持久。
昨日上午,在云龙苑小区内,沙东街道办一负责人坦言,自从去年取消试点后,参与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减少了三分之二,小区居民参与率确实有所下降。该负责人介绍,工作人员削减以后,街道办已经无法满足在街道辖区开展地毯式宣传,仅仅优先保证云龙苑小区的宣传监督力度,效果也并不理想。
此外,作为“按袋计量”收费方式的实践者,该负责人还表示,近期即将出台的垃圾费“随水收取”改革模式,也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应对方式
通过政府补贴 鼓励企业参与
采访中新快报记者发现,大部分经营低值可回收物处理中心的企业,均称自身不以盈利为目的,以垃圾减量为己任,并建议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
据了解,今年2月,广州市城管委正式印发《广州市购买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服务管理试行办法》。
办法决定以财政出钱购买的方式,对废玻璃类、废木质类、废软包装类、废塑料类等低值可回收物,按照90元/吨价格补贴回收企业。该办法将于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据了解,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低值废弃物回收在全国尚属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