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处理曾是我国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如今,众多到达或超过服役年限的老旧垃圾填埋场,受制于当时设计工艺、技术的局限,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低,已对城市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专家指出,老旧垃圾填埋场治理面临3大任务。一是污染控制;二是对基本上已经完成,或者基本完成历史使命的填埋场进行封场;三是封场以后进行生态修复。
专家认为,我国填埋场建设标准和污染防治方面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2000年以前,当时所谓的永久性填埋场或者是受控的填埋场,现在看来,实际上都是不符合标准的填埋场。按照原建设部的划分标准,2000年以前,基本上是三级、四级的居多。这两类填埋场集中受控,虽有环境设施,却不能达标运行。
2005年以后建设的垃圾填埋场能够基本达标、符合环保标准,甚至有比较多的填埋场都能达到一级标准。从2006年开始,相关部门对全国各省份申报的正规垃圾填埋场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达到卫生填埋标准的一级填埋场有262个;二级标准的有398个,主要指标基本达标;三级标准的有59个,大部分指标都不能达标;四级标准的有134个,这类填埋场主要指标都不达标,甚至可以说,与临时性的、简易的填埋场没有什么差异。
来自原建设部的资料显示,目前2000年以前的填埋场基本都已经关闭。2005年以后建成的300多个填埋场,大部分也已经停止作业。在专家看来,更多的垃圾填埋场没有在原建设部的统计报表里面体现,至少有几百个不达标的正规填埋场面临着改造。
专家指出,老旧垃圾填埋场对所在区域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全方位的,较之一般的工业场地污染,其表现往往更加显著,易引发关注。老旧垃圾填埋场污染特征非常复杂,上到大气,下到土壤、地下水,中间还包括地表水,都有可能被污染。
2013年底,住建部修订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并将其从原来的行业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发布执行。这导致垃圾填埋行业整体标准提高,使得相当数量的垃圾填埋场都面临整治的境地。
已经关停的填埋场,其封场覆盖建设标准,以及配套的后期环境管理措施可能已无法满足现有的规范要求;仍在建设中的填埋场,按照修订后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其选址亦可能无法满足环评要求。严格来讲,即使是一级标准的垃圾填埋场,面临的治理任务也很多,升级改造任务也很重。
老旧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运行的市场,原来都是行业里自行消化垄断解决,最近几年才逐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目前至少有五六百个老旧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气和沼气由专业公司进行开发和治理。
在业内人士看来,还有一块不容忽视的市场,那就是已经停止使用的老旧垃圾填埋场。其中,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场地修复等空间都有待拓展。
我国与垃圾填埋场相关的标准已经达到近40项,跟老旧垃圾填埋场直接相关的标准也有很多,包括污染控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稳定化场地的利用要求、防渗标准、老旧垃圾填埋场整治、农村垃圾填埋场治理标准等等。这些标准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老旧填埋场的整治提出了具体要求。
虽然科研院所在老旧垃圾填埋场治理修复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但仍然无法摆脱标准技术体系不完善的难题。
如果采用异位处理技术,就意味着将垃圾要挖出来之后进行筛分。有机土和无机料可以找到出处,而高热值的塑料就没有很好的办法处理,更不能把高热值的塑料处理寄托到那些新建的垃圾焚烧场上。虽然有人提出用旧塑料炼油的想法,但是很难达到大规模工业化利用的目的。
在标准层面上,垃圾填埋场治理修复的措施应该是什么,到底需不需要挖出来,挖出来之后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少,风险等级如何评价等问题都需要明确。
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应该怎么进行评估?作为老旧垃圾填埋场,如何从堆场的类型、存在时间、周边水文地质环境状况,以及周边居住分布等,综合评价其环境与健康的风险及危害,这些问题都缺乏基于风险防范的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