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制造装备和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具有目前世界最现代化、最大型冶金装备,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主要工序主体装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根据中钢协数据,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重点钢铁工业技术经济指标中,高炉喷吹煤粉146kg/t、高炉入炉焦比362kg/t、高炉利用系数2.46t/m3˙d、转炉炉衬寿命10214炉、连铸比99.76%、重点企业综合成材率96.4%。整个钢铁产业粗钢产量快速增长,品种质量改善,基本满足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今后,我国钢铁制造流程将沿着绿色、循环经济的方向实现转型发展。
钢铁企业环保政策。我国多个部门继续加大淘汰钢铁落后产能与钢铁污染物方面的治理力度,先后出台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新《环境保护法》等政策法规。
2014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发布,该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环保法》贯彻了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2015年4月,在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中,提出“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任务,到2020年,建成指标先进、符合国情的节能标准体系,主要高耗能行业实现能耗限额标准全覆盖,80%以上的能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在探索能效标杆转化机制问题上,钢铁行业的水平将成为准入指标。随后,由京津冀三地科技主管部门推动,整合70余家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机构、高校院所及金融机构的“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将推动钢铁行业污染排放达标治理工作。
构建新的环保标准体系。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系列排放标准。新标准体系的建立实现了钢铁企业标准的系列化,即由原来的单一标准变为钢铁主要生产流程的系列标准,对各工序生产的特征污染物防治更具针对性。同时,新标准增加了氮氧化物、二噁英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总体上大幅收紧了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限值,对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要求大幅提升。如,全行业颗粒物排放浓度从每立方米50—100毫克调整为20—50毫克,新建钢铁烧结机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从每立方米600毫克调整为200毫克。
我国钢铁流程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
今后,钢铁流程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体现在钢铁产品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和废弃物处理—消纳再资源化功能三个方面。在钢铁产品制造功能方面,重点推广高炉长寿技术、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系统技术和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完善后推广经济炼焦配煤技术。在能源转换功能方面,重点推广能源中心及优化调控技术、烧结矿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和富氧燃烧技术及蓄热式燃烧技术;完善后推广烟气除尘和余热回收一体化技术(如烧结、转炉、电炉,包括烧结烟气选择性循环利用技术)和烧结机节能减排及防漏技术;探索钢厂物质流和能量流、信息流协同优化技术和竖罐式烧结矿显热回收利用技术。在废弃物处理—消纳再资源化功能方面,重点推广城市中水和钢厂废弃物联合再生集成技术、钢渣高效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和冶金煤气重整和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完善后推广焦化酚氰废水治理及资源化技术、含铁和锌尘泥集中处理高效利用技术,焦化、烧结脱硫副产物的高效处理利用技术;前沿探索高效率、低成本CO2捕集、回收、存储及利用技术,钢铁企业颗粒物测定技术和排放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