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雾霾肆虐的今天,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全面深入推广电能替代,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其实,作为一种便捷、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电能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在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默默地发挥作用。比如,天津市宝坻区的“第一代电工”黄瑞祥师傅,就以其亲身经历,见证了60年来电能替代在农村走过的历程。
六十年代:电灯替代煤油灯
黄瑞祥,天津市宝坻区新开口村人,1939年出生,现年77岁。1958年宝坻通电后,他一直从事农村电工工作,直到2000年退休。
初次见面,很难将黄师傅与一位想象中的农村老人联系在一起。尽管年近八旬,但他脸上几乎看不见皱纹,说话间总是含着笑意,让人如沐春风。进得大门,三间平房连带宽敞的院落收拾得干干净净,一看就知道黄师傅是个“利索人”。
落座品茶,烧水用的是电热壶。早春天气乍暖还寒,一台壁挂式的电暖气让我们从内到外暖融融的。在进门的时候,我们就仔细观察了,黄师傅家没有柴草和煤炉,厨房炊具基本都是电器,果然符合一名老电工的身份。
“要说起电的好处,那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黄师傅退休多年,仍三句不离本行,开门见山地首先切入主题,“我是宝坻第一代电工,说起咱农村的电能替代,我最有发言权!”
黄师傅说,他经历的第一次电能替代,就是电灯替代了煤油灯,让“老辈子人”怎么也想不到的“灯头朝下”成为了现实。
“那时候村里家家都是土坯房,在墙上开个洞当灯窑,把煤油灯放进去。晚上点起来,只能照亮一小块地方,煤油冒着黑烟,呆久了鼻子里都是黑的,呛的难受。”黄师傅说,他有个亲戚是村里会计,当年由于油灯不亮,有一次把帐算错了,还被公社批斗过。这让参加过县城电网建设的他感到纠结:啥时候村里也能亮起电灯呢?
直到6年后的1964年,宝坻在大口屯镇建立了变电站,黄师傅盼了很久的电,终于通到了家门口。
“那是1964年8月8日,我给送的电!”谈及当时的情景,黄师傅仍然自豪的不得了。为了家乡早日通电,他和当时电业所的同事,没黑没白地测量、挖坑、立杆、放线,忙了整整半年的时间。
那天晚上,当黄师傅在村东头把一台刀闸开关合上后,千百年来日落而息的小村子在一片灯光中沸腾起来。大家像过年一样燃放鞭炮,很多人竟然看着电灯,一夜没睡。
从煤油到电能,两个能源的简单置换,在今天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在60年前,这种变化却是革命性的:不光是灯更亮了,家居环境更清洁了,百姓的夜生活也在悄然改变—写完作业的孩子,不知从哪天开始愿意多看会书,或者找来几张报纸给大人念。1980年,黄师傅的家乡破天荒地走出了第一名大学生。
九十年代:电饭锅替代烧柴灶
有了电,再赶上改革开放、包产到户的好政策,农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强。
“那些年,大家伙的种粮积极性太高了。家家早出晚归,连孩子都跟着忙乎,放学了,男孩下地帮工,女孩负责做饭。”黄师傅说,他家里的地都是老伴种,自己下班回来就得赶紧抱柴烧火做饭,等送到地里,一家人囫囵吃饱,他自己又该上班了。
“烧柴做饭最麻烦,焖个米饭,少说得等上半个钟头。烟熏火燎的,把刚盖一年多的新房弄得黑不溜秋。更要命的是,赶上下雨阴天,还得提前备柴火,不然一家就没热饭吃。”黄师傅说,有一次下雨他就把备柴火给忘了,只好用电炉子做饭,结果本来对做饭就不内行的他把一锅米饭焖糊了,气的他把饭全都扔到了猪圈里。
天天说现代化,咋就没有做饭现代化?那时的黄师傅经常这样自言自语。
“可是,你还别说,真是想啥有啥。”
1990年,黄师傅无意中在电视中看到一则电饭锅的广告,这让当了半辈子电工的他立刻来了兴趣。转天就打电话给县城的百货大楼问有没有货,当得到确切消息后,立刻跑到城里买了一个。
“到家就按照说明书焖了一锅饭。”黄师傅说,“这电锅简直太方便了,放上米和水,一按开关,不到半小时,香喷喷的米饭就吃上了。更妙的是,它还能保温。这样我早起来就把饭焖上,到中午回来,简单烧个菜一家人就能吃上热乎饭了。”
自从用上了电饭锅,黄师傅陆续又购置了煤气灶、电磁灶,一家人彻底告别了烟熏火燎烧柴做饭的日子。
“开始炒菜用的是煤气,但是一来感觉守着个气罐不安全,另外,农村没有气站,靠流动的小贩加气,价格贵还不方便,干脆就又买了个电磁灶。”
电气化厨房的好处黄师傅不愿独享,经过他的积极推介,村里的乡亲们都陆续用上了电饭锅、电磁灶。从此,袅袅炊烟渐渐淡出视线,清洁高效的电气化厨房,让农家的房子也能和城里一样干净整洁。
“现在离开了电,好多人都不会做饭了。”
今天:电采暖替代土暖气,新能源汽车进入百姓家……
2000年,在电力岗位上辛勤工作几十年的黄师傅光荣退休了。儿子城里有房,想让他搬过去,起码过冬方便。可是他说故土难离,还是待在村里好。为了让老人冬天少受寒,儿子特意给他装上了土暖气。
“这暖气好是好,不用担心煤气中毒,村里很多家也装了。可还是得自己运煤、烧煤,尤其是除煤灰,弄得到处暴土扬烟。再说,半夜里也得想着添煤,不然转天炉子灭了更麻烦。”黄师傅曾经用过一阵子电暖气,但耗电高不说,效果也不好。
“所以,我知道公司在推广电能替代后,就想今年也装上电热膜。”虽然退休多年,黄师傅始终关心电力事业发展,尤其这两年,他自己还订阅了《国家电网报》《中国电力报》等报刊。去年,他偶然读到天津电力推广电采暖技术的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后,就主动找宝坻公司联系,要把土暖气换成电热膜。
“人老脚先老,上了岁数,脚一凉就浑身难受,土暖气再热也不管用。换上电热膜就好了,不用捣腾煤,热气从下面来,跟城里的地暖一样舒服。”黄师傅说,“这些年,特别是冬天,雾霾太厉害了,跟烧煤有关系啊,站在村头看,家家户户的炉子都冒烟,弄的我都不敢遛早去。一个冬天,每家每户最少烧两吨,光我们村400户人家,就得烧上千吨煤,全宝坻有700多个村,你说这污染有多大?”
说到这,黄师傅略显激动,“所以,我坚决拥护电能替代,等我家的电热膜装好了,我就帮着公司推广、当试点!”
春节前,黄师傅的儿子想买辆小汽车。黄师傅说啥也不让买烧油的,他说现在电动汽车很成熟了,上下班用足够了。“我告诉他,买烧油的我一分不给,买电动的我补贴他一半钱。我干了一辈子电工,我不带头推广新能源?会让人家笑话的。”
如今,黄师傅俨然成了电能替代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老环保卫士”。他说,60年了,他跟电打了一辈子交道,要发挥余热,帮着公司多干点事情。
“等今年冬天你们再来,进门可就要脱鞋了。”告别之时,黄师傅开起了玩笑:“让你们感受一下农村的地暖。”
【后记】
从黄师傅家出来,一路烟柳婆娑的早春景象。不远处,一条整齐的架空线路闪着银光穿街入户,把电能送到百姓家中。在今天,方兴未艾的电能替代,赋予了电能挑战雾霾、改善环境的使命。我们在宝坻公司采访时得知,今年该公司要实现7000万千瓦时的电能替代推广任务,而在整个天津电力公司,这个数字被放大到15亿千瓦时——并且这还仅仅是起点。那么,在国网公司不遗余力地推广中,整个中国会有多少家庭、企业将告别燃煤、燃油导致的污染,用上高效、清洁的电能?我们有理由坚信:不久的将来,天会更蓝,水会更清,日子会更好,因为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途上,国家电网已经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