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以来,受产能过剩、欧债危机、美国“双反”调查等多重因素影响,光伏企业负债、破产等一连串坏消息接踵而至,行业的寒冬持续蔓延。
处于深度调整期各大企业,纷纷将产业链下探至光伏电站,为在寒冬中生存谋取生存希望。
“根据目前的政策及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估算,光伏电站可以再5-8年内收回成本。未来3年,国内光伏电站开工率将以每年至少30%的增速爆发式增长。”业内人士向21世纪网表示。
光伏产业调整深水期
“在光伏行业严冬期,扛着不死就是成功。”华研精粹区域总经理向21世纪网表示。
受欧债危机、美国“双反”调查等因素影响,目前大多数光伏企业都面临产品价格跳水、需求不振等危机。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在A股上市的7家多晶硅企业中已有3家停产。从全国来看,目前,在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剩下7-8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均已关闭生产线,停产率超过80%。
此外,银行也开始“关照:起光伏企业。
“我们银行对光伏企业的贷款额度不会像以前一样,保大弃小、对光伏重点企业进行扶持,这是我们行目前既定的方案。除了国家开发银行,其他银行对光伏的支持只能是维持,即不再增加或者逐步压缩贷款。”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高管向21世纪网表示。
面对行业的各种利空,光伏企业开始为自己寻找御寒的外衣。
“我从2007年开始做光伏设备,经历了行业爆发式的增长期。现在行业严冬期,企业一直在亏损,为了生存我们一直在做调整”。常州一家光伏多晶硅片厂负责人胡先生向21世纪网无奈地表示。
该公司在光伏行业危机下,一直在努力调整转型,但似乎并不奏效。
2012年8月,胡先生做出了公司转型的决定。“利用我们自身的技术优势,公司从2012年8月起转行做太阳能电磁片、硅片修复,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但是在整个行业严峻的形势下,这个先进技术并不被多少人接受。”
无奈下,胡先生不得不做出第二个转型方向的决定:将太阳能电磁片、硅片修复技术连同相应的设备转让,转行做器械设备行业。“也许我们不久也将跟江浙很多光伏多晶硅片厂一样,从光伏行业里消失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很多光伏企业搞起了副业,如赛维LDK旗下企业开始做房地产,英利集团在卖橄榄油,而更多光伏企业开始挺进下游—建光伏电站。”
光伏电站受青睐
“国内光伏企业发展电站业务已成行业趋势。”华研精粹区域总经理表示。“拥有电站,就能把业务延伸向下游,对库存组件销售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据悉,自2012年3月以来,向日葵、超日太阳、ST申龙等7家A股光伏上市组件企业宣布开始投资光伏电站。
21世纪网从向日葵董秘处了解到,向日葵日前产能已达400MW,2012年从金太阳工程中获得了10MW的份额,目前部分工程已经完工。“通过进入金太阳工程的项目,不仅可保证发电上网,工程建设也会得到了政府的补贴,既可消化滞销的光伏组件,同时又可获得稳定的利润。企业已把电站项目作为今后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除消化库存外,高利润也是企业热衷光伏电站的原因之一。
“目前,光伏电站造价在2000万元/兆左右,行业利润率一般在8%~12%。随着光电转换率的提高、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加上建光伏电站的各种项目政府补贴,保守估计企业一般在5-8年内能收回成本。而电站一般的运营寿命为25年,盈利颇为可观。因此,电站建设很受企业以及PE青睐。”华研精粹区域总经理表示。
对此,塞维LDK、晶科能源和开阳光电等光伏企业曾公开表示,目前包括组件、安装在内的分布式电站和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每千瓦时只需7~8元,光伏发电的投资回报率甚至已经高于水电和火电。若按照每千瓦时1元的标杆电价,在光照时间长的西北地区,最快可以在3~4年收回成本。在光照时间略短的南方地区建设分布式电站,也可在5~6年内收回成本。如果获得国家“金太阳”工程等相关补贴,收回成本时间将更短。
一位不具名的光伏制造公司高层向21世纪网表示,他们公司之所以做电站就是为了能在建站时获得补贴,然后卖掉,在电站项目上获得两笔收入,快速回笼资金。“与我们公司同样做法的不少,都是被资金链紧张逼得。”
开工率爆发式增长并网难
未来3年内,开工率将以每年至少30%的增速爆发式增长。华研精粹区域解经理根据目前光伏电站发展态势的估算。
来源:中国电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