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利特 员工在工作
划线区域内货物整齐摆放,立体仓库里编码有序,墙上“七浪费”的标语醒目,车间茶吧里茶香弥漫……走进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令人一改车间沉闷脏乱的印象,各种细节体现着该公司的精益之处。
对话公司相关负责人,深入了解后才发现,“嘉利特”的“精益之道”还远不止看到的这些。
“跨国婚姻”更需精益经营
“嘉利特”属于中日合资企业,合资前,其拳头产品石化泵在国内已享有一定声誉。然而,2003年,董事长李国斌作出了一个意外的决定:与世界最大的泵业制造商———日本荏原公司合资组建嘉利特荏原公司,将控股权拱手让人,嘉利特占股49%,荏原占股51%。
“不当鸡头,甘当凤尾”,这个“跨国婚姻”吸引了不少目光。“中日双方公司在文化、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这也提醒着我们要更悉心维护,推行精益生产模式。”该公司负责人说。
合资后,荏原公司将其技术、管理系统逐步转移过来,并通过自身强大的营销网络,将当时尚无出口业绩的“嘉利特”带入了国际市场。当时,8名日本荏原专家长期在合资公司工作,提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大刀阔斧地整改后,企业的运作更规范细致了,对员工的吸引力也增强了,公司日益与国际接轨。2014年,“嘉利特”实现总产值4.5亿元,是合资前的近10倍。
“精”在抓信息化管理
合资之后,荏原公司挑出了“嘉利特”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整个生产流程的控制基本靠纸和笔记录,人工操作,效率低下,应推行信息化管理。李国斌听取了建议,下达命令:尽快上马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2004年,该公司正式启用ERP系统,以此为基础,逐步建成覆盖整个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如产品数据管理PDM、办公自动化OA、全面预算BM等数十个管理系统。近三年来,公司在软硬件方面投入经费超400余万元。看似巨大的成本却带来了高效益:服务器从原先的16台缩至3台;数据备份的性能更稳定了;系统恢复速度从原先的3小时减少至现在的3分钟……
走进“嘉利特”的生产部门,墙上的液晶屏幕滚动着缺量、库存、到检等各种信息。“这是我们的信息化平台。”企划部副部长聂小林说,这相当于为仓库装上GPS定位,装配时需要哪些零件,零件在什么位置,都能在这个平台中反映出来。
“以前需要部件时得去仓库‘大海捞针’,现在为这些部件编上号码与信息,输入数据库,手指一触,一目了然,效率提高了不少。”聂小林说,屏幕中还有一列“求助栏”,工人在生产时遇到什么难题,可直接在车间的平台输入求助,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益”在环保与发展同行
铸造中频炉开炉和大功率泵测试保证错峰用电,中央空调下班前15分钟自动关闭,午休期间关灯关显示器,通过企业报宣传环保节能理念……“嘉利特”在各种细节处让环保与发展齐步走。
该公司还将环保理念运用到了工艺设备上。投资建成泵自动化DCS双层测试系统,比旧系统年节电15%,节水约5万吨;投入碱性酚醛树脂铸造技术、三维模拟铸造技术,铸件合格品率达97.9%;改造工业砂再生利用装置,砂循利用率在90%以上……
“这是全自动燃油蒸汽锅炉。”企划部部长助理戴福一向记者介绍起一 台“绿色”机器。戴福一说,当时公司购置这台锅炉时看中了其采用0#柴油,更节能减排。另外,公司还多花了50万元为该设备增加了蒸汽回收装置,有了该装置后,蒸汽会变成水回炉,实现循环利用。“当时设计人员认为投入数十万元节省几吨水没有必要,但公司仍然坚持环保先行。”戴福一说。
此外,该公司还会征集员工们的节能减排“金点子”。其中,有一名员工建议在生产中采用硅溶胶工艺,这种工艺不会产生化学污染,比传统的水玻璃工艺环保。公司采纳了建议,运用该工艺后,铸件报废率从9%降到了4.5%,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减少了能源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