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按照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沿海地区核准开工建设“华龙一号”示范机组,在调整能源结构中促进稳增长。
会议认为,这既是顺应国际能源发展趋势,优化能源结构,构建风、光、水、核等多元化清洁能源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有利于巩固和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带动有效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稳定增长,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阅读:国务院核准 “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将开建
目前,“华龙一号”示范机组选定的是,中核福清5、6号机组和中广核防城港二期3、4号机组工程技术方案。会议要求,要通过实施示范工程,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装备与核心技术,为核电装备走出去开展第三方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国内核电加快重启
“华龙一号”是中核ACP1000和中广核ACPR1000+两种技术的融合,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根据技术设计方案,“华龙一号”自主知识产权覆盖设计、燃料、设备、建造、运行、维护等领域,是目前国内能独立出口的三代机型。
长久以来,国内核电技术路线呈现“三国鼎立”的状态,无论是中核、中广核,还是国核技术公司均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分别为中核的ACP1000、中广核的ACPR1000+和国核技的CAP1400。
2014年年8月22日,“华龙一号”通过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核安全局联合组织的设计审查,认为其成熟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可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
2014年底,国家能源局先后批复中核福清5、6号机组“华龙一号”技术方案,及中广核防城港二期3、4号机组工程技术方案。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国务院将加快核准福清二期、防城港二期“华龙一号”示范项目。
核电行业内部人士认为,“华龙一号”示范项目是福岛核事故后首批三代核技术项目,是国内核电加快重启标志。在当前AP1000机组进展严重拖期,加快推进核电走出去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年3月29日,红沿河核电厂二期项目(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核电规模化建设正式重启。按照《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根据中电联数据,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核电在运机组装机容量1988万千瓦,同比增长36.1%;核电在建机组规模2590万千瓦。当前的在运和在建容量与2020年8800万千瓦规模有较大差距,核电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2%)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
行业内的预计是,为实现上述目标,在2020年之前国内每年将有6-7台左右机组(每台机组容量为100万千瓦)开工建设。以每千瓦 1.2万元投资计算,核电年均建设投资规模将在700亿元以上。核电站建造将为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商机,核电站建成后需要大量设备维修以及核燃料生产和后处理企业的服务。
加速核电出海
据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此前介绍,经过30年的努力,国内核电从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相当的实力,现在每年国内的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在8台套左右。
“华龙一号”定位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旗舰产品。为推进核电出口,国家领导人开始担当“推销员”角色。去年12月24日和今年1月2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就加快核电等装备走出去进行了重点部署。
2月4日,在习近平主席和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的共同见证下,两国签署了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标志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品牌华龙一号(ACP1000)成功出口拉丁美洲。
上述业内人士介绍,为保证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国家合作项目的落地,国内必须有示范项目先行开工建设。“福清二期项目有望率先开工。但是考虑目前福建省电力供大于需,已投产核电项目需要调峰,核电外送和本地消纳将是制约因素。”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核电是中国能源企业与周边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包括中核、中广核在内的中央企业已经开始开拓巴基斯坦、阿根廷、南非、埃及、土耳其和英国等海外市场,这些国家多在“一带一路”的区域范围。
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将华龙一号技术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协调优势力量,持续完善堆型技术研发与设计,为下一步通过有关国家的技术审查,最终实现在海外市场落地创造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