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核电重启已悄然拉开序幕
核电审批重启后,红沿河核电站是第一个获批项目。进入该项目或打开了河北钢铁进入核电市场的通道
在行业趋势和政策的影响下,新能源产业成为A股最大的增长点
发自北京、辽宁红沿河
沉寂4年之后,我国的核电重启工作正式开始。
2015年3月29日,中国核建承建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5号机组第一罐混凝土正式开始浇筑,红沿河项目二期工程正式开工。
这也是去年中央提出抓紧启动沿海核电建设要求后首个开工建设的核电新项目。
此时,距离2012年12月中央宣布核准田湾二期工程以来,已过去26个月,也是4年来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首个新批核电项目,标志着从政府层面确认了我国核电重新走上正常轨道。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清洁能源,安全发展核电也写上了重要的一笔。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关头,核电重启意味着什么?
核电小镇的喜与忧
从辽宁瓦房店市到红沿河核电站的客车很少,司机把站点标志成东岗镇,听到有人打听核电站,司机马上招呼:“到东岗就是到红沿河核电站,上车就对了。”
一路上,司机告诉记者,到核电站的车少,人也少,因为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并不是当地人,而且他们就住在周边的生活区或者宿舍,不经常有人到市里。
红沿河镇原名东岗镇,2009年,辽宁省政府批准瓦房店市东岗镇更名为红沿河镇。据《辽宁日报》报道,此番更名,与国家重点能源建设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落户该地有着直接关系。
“2004年,‘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正式落户东岗镇,由于地方政府名称与核电站名称未统一,给核电企业和东岗镇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所以很有必要把东岗镇更名为‘红沿河镇’。”瓦房店市红沿河镇党委副书记左广武介绍。
而现在的红沿河镇,处处弥漫着核电的影子。
核电安保、红核小学……在红沿河镇唯一一条一级公路的两旁,依山傍海的路边,除了民宅和商区,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和核电有关。
路上来往的标有“中广核”等字样的班车,也在印证着之前司机的话。
正值午饭时间,大巴车来回穿梭于核电站和生活区之间,穿着蓝色或灰色工作服,操着南方口音的工作人员比比皆是。
落户十年,核电站给这个沿海小镇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物价高了,房价高了,不过我们做小生意的确实比以前能赚到钱了。”饭店老板张翠说。
“你别看我们是一个小镇,菜价一点儿不比城里便宜。”张翠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她递给记者的菜单上,一盘宫保鸡丁的定价是24元,相比瓦房店市,这样的菜价显然不低。
“你看现在是什么都有了,核电项目落户这里后,顾客明显增多,消费能力也提高了。”这样的变化给超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一家超市老板对记者说,超市的营业额较比以前有四五倍的增长。
而这样的超市,仅在核电站附近,就有十家左右。
尽管变化显著,但村民们还是对核电设施存有恐惧,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村民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
“有的人去稍微远一点的复州城镇买房子了,能搬远点就远点吧。”村民张富贵说。
对于村民的恐惧,当地政府也很无奈,从核电站开始筹备建设,到开工运行,当地政府为了消除村民们恐核心理的工作就没有停止过。
在红沿河镇政府的一楼大厅里,记者看到一份关于红沿河电循环经济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公示信息,公告里标明了担任环评工作的单位和联系方式,而村民们则表示,很少人会按照这个公示去表达诉求。
而当地政府在核电站落户的十年里,除了要安置村民,还要考虑怎么依托核电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
“人口密度、企业发展等都要控制,所以说,从1978年开始,红沿河镇就一直作为核电站的备选基地准备着。”红沿河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为了保证人口密度等要求,红沿河镇的人口密度一直控制得很严格。
“户口很难落进来,我结婚3年,孩子的户口都落了,我的还没落呢。”超市的一位村民对记者说。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红沿河镇的常住人口只有1.7万人,而周边的小镇,大多人口数量在2.3万到5万之间。
核电业的利好政策
65岁的村民张富贵到现在还记得,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所在的村子就和“核电”这个陌生的词汇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张富贵指着如今的红沿河核电站向记者介绍,当初那片山是村民承包的,那时候就经常有“看着像工程队的人”来这里,后来听大家说这是为建核电站选址。
正如张富贵所描述的那样,其实早在1978年,红沿河项目就开始了厂址勘察等工作。
作为我国开发建设核电站的最佳厂址之一,专家们很早就瞄准了这个面临大海、地形开阔、地质构造稳定、建筑和人口稀少的地方。
1995年,国家计委批复了项目建议书,经过十几年的前期工作,200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出“关于调整辽宁红沿河核电工程建设规模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同意调整红沿河核电项目一项工程的建设规模,按建设4台百万千瓦机组开展前期工作。
2005年12月,中国广核集团公司、中国电力[-2.19%]投资集团公司、大连市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三家股东,以45%、45%、10%的比例出资成立红沿河公司,全面负责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
实际上,我国对于核电的开发,远不只于此。2014年以来核电重启的一系列政策,更是加紧了发展核电的节奏。
2014年以来,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核电重启已悄然拉开序幕。
2014年1月20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其中明确要求,2014年,新增核电装机864万千瓦,这较之2013年实际新增221万千瓦,增加近3倍。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开工一批核电项目”。6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上表示,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
2014年12月4日,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称,我国已将沿海核电工程列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包,将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
高层一系列动作,频频释放出我国即将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建设的积极信号。
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公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再次明确,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安全发展核电。
2015年开春之初,中国电力投资公司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合并重组工作正式启动,并已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中电投主要业务包括电力生产、热力生产和供应、相关专业技术服务、与电力相关的煤炭等一次性能源开发及相关交通运输。而国家核电主要开展核电的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和服务,电力工程承包与相关服务。
两家公司的重组计划是从2014年早些时候开始的。
曾任职于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总工程师、副主任的汤紫德告诉记者,这次两大公司的合并重组是国家关于深化央企改革的重要部署,也是核电体制改革自本世纪初以来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随着沿海核电项目的重新启动,业内预测核电建设将迎来新一轮高峰期。
按照国务院签发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而截至2014年,我国在运及在建的机组不足5000万千瓦。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等机构预测,203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60亿吨标煤左右,根据习近平主席去年11月代表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公开承诺,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这意味着届时非化石能源的供应量要达到12亿吨标煤左右。
据测算,在考虑最大发展潜力的情况下,到2030年,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约5亿千瓦、4亿千瓦、3亿千瓦,折合标煤总计约8亿吨,剩余4亿吨的缺口则需要由核电来填补。
“由此倒推,要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的目标,核电装机规模需要达到1.5亿至2亿千瓦。因此建议,应从国家战略层面进一步明确核电在我国能源电力供应中的支柱地位,实现核电在我国的规模化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称。
能源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2014年以来,我国政府在研究提出并积极推进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7个重大工程包。
沿海核电项目是清洁能源工程包的重要内容。
在2014年11月12日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方承诺,到2030年,中国碳排放有望达峰值,同时,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有专家表示,要实现新的减排目标,需10亿千瓦新的清洁能源发电,但在可再生能源中,风力发电受技术限制,水力发电也将达到峰值,因此核电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法国的核电总发电量为78%,瑞士为40%、美国为20%、但中国只有2%;而在火电方面,世界平均水平为40%,但中国火电的占比高达75%。目前我国面临治理雾霾和环境污染,火电已无多大发展空间。”厦门大学能源学院院长李宁[0.68%]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郭承站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核能作为中国目前唯一可大规模利用的替代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到2030年,中国应力争将核电装机容量从现今的1800万千瓦提升至两亿千瓦,这要求国家核电公司每年生产核电1000万千瓦以上。
而根据规划,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5800万千瓦,这需在未来6年中,新增使用40个反应堆。
“如果今年上半年再没有大动作,那么这个目标就不好实现了。”汤紫德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要想在2020年达到5800万千瓦的目标,除了在建的2800万千瓦项目需如期完成外,中国还需迅速建设另外12个反应堆,李宁向记者介绍。
2012年年底,政府重启核电审批,尽管一些安全评估已完成,没有新项目全面启动。
李宁认为,在中国国产核反应堆的基石——AP1000型核电机组于2015年年底建成发电以前,中国核电建设不太可能提速。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汤紫德曾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当前核电的设备供应能力、核电人才数量,建筑安全能力等,都不能满足核电高速发展的需要。
4年之后,汤紫德认为,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目前无论从人力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安全标准也有更大的提升。
汤紫德介绍,其实早在2012年,我国就已经具备了重启核电的条件。那时候没有重启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有项目由于美国设计的变更,工程进度有所拖延,这个是正常现象;还有就是由于采取最高标准,中核和广核的华能一号向三代标准看齐,要通过安全审评还要一个过程和一段时间。”
自2012年核安全规划发布以来,安全性被定位为未来国内核电发展的最重要原则。随着新建核电项目的陆续开建,一些旨在提升核电项目安全等级的核级安全设备,将被陆续引入核电站建设的序列中。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国务院叫停了核电项目审批。这些项目有的已经开始前期建设,但被迫“搁浅”。
“虽然政府层面没有审批开工建设,但事实上,拿到路条的几个内陆核电项目都已经投入了巨额资金。”汤紫德告诉记者。
刚刚从山东海阳核电站回来的汤紫德说:“山东在2014年10月就做好了相关工作,目前在等开工令,开工令迟迟不下,为了让原有的设备不生锈,把钢筋都盖上了。”
带动核电产业链
近期中央高层频频提到抓紧核电项目,令资本市场对A股核电品种再次走强充满期待。
申银万国[0.78%]分析师钱启敏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从目前看,核电是可以贯穿整个2015年投资领域的大主题,海外营销、“走出去”值得期待。同时,国内核电项目重启后,后续核电装机规划的调整以及项目核准或开工的节奏,将直接影响核电板块相关投资标的的选择以及空间判断。
据世界核能协会估算,2015年至2030年间,海外新建核电站将在160座左右,新增投资达15000亿美元,市场空间巨大。
而随着我国核电迈入重启的春天,作为核电投资最主要的环节,核电设备投资率先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业内人士分析,核电设备投资占核电站投资总额的60%左右。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投资约250亿元,可以带动相关机电产品和材料出口150亿元。
北京银联信发布的《中国电力行业研究月度报告2015年2月刊》显示,2014年中国核电行业经历了一些深刻变化和重大事件,中国核电装机有望在2016年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四。
记者注意到,2015年4月3日,河北钢铁[1.43% 资金 研报]收盘涨停,报4.91元/股。深交所龙虎榜显示,该股主力资金净流入37940.64万元;机构资金净流入5891.96万元。消息面上,河北钢铁为红沿河核电站提供核电用钢,受此影响,该股涨停。
河北钢铁下属承德钢铁为红沿河核电站建设生产的5000吨高强抗震螺纹钢筋日前成功下线。承德钢铁含钒高强抗震钢筋产品得到国内多项核电工程的青睐。
核电审批重启后,红沿河核电站是第一个获批项目。进入该项目或打开了河北钢铁进入核电市场的通道。
同时,能源产业利好,新电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核电重启、扶持新能源加快发展,在行业趋势和政策的影响下,新能源产业成为A股最大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