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在政府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发展迅猛。厦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厦门强化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有力“助推器”。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旺盛。
3月27日—29日在厦举行的第四届海西(厦门)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首次举办新能源人才招聘会与第一届两岸新能源产业与人才发展论坛。博览会举办人才招聘会的罕见做法,也透露出新能源产业人才的“抢手”。
面对发展日新月异的新能源产业以及巨大的全球市场,两岸新能源产业如何协同创新与合作发展?立足两岸新能源产业合作发展,如何加强两岸新能源产业人才的交流、合作与培养?两岸相关专家学者对此进行热烈探讨。
“目前,两岸新能源领域已透过相关合作机制及交流平台进展到实质合作的阶段。未来两岸要不断地沟通商讨,希望两岸新能源领域各个项目都可透过相关机制平台,建立更宽广与深切的共识,从而开展市场机会,拓展全球市场。”前来厦门参加第一届两岸新能源产业与人才发展论坛的台湾地区行政机构能源局原局长欧嘉瑞表示。
分工合作
新能源产业为两岸共创商机
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两岸的互动颇多。2010年7月,在江苏南京举办的两岸可再生能源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组成了“两岸新能源产业搭桥执行小组”,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稳定的交流机制与平台,筹办两岸再生能源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到了2013年11月,两岸再生能源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举行,由国家能源局刘琦副局长与台湾能源部门负责人欧嘉瑞共同主持,会议达成了共识,强化两岸再生能源平台合作机制,
规划五年计划,拟定年度推动工作计划。
欧嘉瑞表示,在产业发展环境建构方面,两岸要推广双方的人才培育,通过委托企业、大学或有关人力资源机构进行再生能源相关的技术培训,并进行两岸低碳城市或社区、新能源示范城市或低碳岛等建设之互访,举办相关研讨会,推动经验观摩与交流。
台湾紫旸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林晖雄博士表示,台湾地区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时间很早,相关的人才也齐备。而且,台湾地区与其他先进国家签订了新能源技术合作,累积许多新能源技术的经验与专利。台湾的人文背景与大陆相近,其他先进国家的新能源技术经过台湾本土化改良应用之后,完全可以快速且无缝地移植大陆使用。
相对于台湾而言,林晖雄博士认为大陆有政策的大力扶持,同时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大陆业者可引进台湾地区企业的创新技术与管理经营模式,同时让台湾业者了解大陆的新能源产业需求与新能源市场模式,通过两岸分工合作来共创商机并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每年通过互访等合作交流,建立两岸新能源论坛等,交流信息、沟通对话,促进两岸新能源事业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为两岸乃至世界人民造福。”林晖雄博士称,双方可发展合作的新能源领域很多,包括风力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生物质液化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技术等方面的联合研发,组织联合研究工作组,由两岸新能源产业协会组织,支持研究机构和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联盟。
打破壁垒
为闽台新能源合作拓宽可能
近年来,福建充分利用对台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和举措,拓宽闽台交流渠道,着力推进闽台人才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据初步统计,约有10多
万名台湾人才在福建,从事新材料、新能源、海产品深加工、海洋生物科技、文化创意等相关领域工作,形成了“一个人带动一个团队,带来一批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辐射效应,闽台产业初步呈现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互利双赢的良好态势。
为了推进人才政策先行,福建从打破台湾人才来闽体制壁垒入手,率先面向台胞开放职业工种技能鉴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专业资格考试、专业执照直接采认、高层次人才遴选,并在购房、税收、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探索实行来闽台湾人才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政策,为台湾人才来闽工作提供了便利。
作为对台交流前沿城市,厦门在两岸人才交流方面更是先行先试。福建(厦门)海外留学人才与项目对接洽谈会(留洽会)2012年11月首度邀请台湾人才组团参加,共有来自新能源等专业领域的七名台湾人才参与,他们前来厦门寻觅创业和合作机遇。
2011年年底,厦门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宁教授应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邀请,率领由厦门大学、福建省和中广核组成的8人代表团访问了台湾核能界骨干单位台湾清华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台湾电力公司核三厂/核四厂、公元资讯公司等。双方围绕两岸核电安全、核电业务合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旨在了解对方核能应用情况与发展蓝图,探讨两岸核能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和模式,为两岸核电双赢合作和两岸关系发展作出贡献。
“台湾在核能领域有人才和技术等优势,大陆在核能领域有宏伟的发展规划,再加上血缘和地缘等因素,双方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交流为将来开展实质性合作做了很好的铺垫工作。”李宁表示,目前,厦门大学能源研究院在先进核能、化学电源和储能、生物质能源、光伏工程、能效工程等洁净能源科学与工程众多领域已是“全面开花”。新能源产业联盟以厦大翔安校区科技园为基础,融合高新科技园区等,作为新能源总部研发的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