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3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28届“中国水周”。我市水资源和水生态发展现状如何?记者从西安市水务局获悉,我市贯彻可持续发展治水方针,加快推进工程建设,着力创新改革实践,不断强化水务管理,全力保障供水安全。2014年城市最高日供水量149.22万吨,万元gdp水耗同比降低26.6%,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4%,再生水利用量6432万立方米,解决了21.3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西安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颁布实施一年来,我市节水法规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其中制定了用水效率指标体系,严格推行节水考核制度,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得到不断强化。规范了行政审批许可,完成17项行政审批清理,下放了3项行政审批权。同时,我市出台了一整套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实施细则,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管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为“八水润西安”提供了有力保障,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实施方案通过了水利部和省政府审查。
科技提高用水效率
在城市建设中,我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低耗水产业,重点限制淘汰造纸、化工、印染等高污染、高耗水行业,着力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提高用水效率,继续开展节水单元建设,丰富节水型社会建设内涵。2014年征收水资源费1.05亿元。累计封停自备水井2206眼,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2.1亿立方米,有效遏制了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环境地质灾害。
目前,我市共建成25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202.1万吨,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3.5%和76.5%。铺设再生水管道115公里,再生水利用能力达到每日18.5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15%。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建成雨水利用示范项目30家,总面积324.6万平方米,年可利用雨水总量达59.4万立方米;建成再生水利用项目30家,节水量达740万立方米。
观念每年百万元推广节水器具
从2009年开始,我市每年在市级水利基金中安排专项资金,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以节水器具进校园、创建节水型企业等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34%,超额完成省考目标任务。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的城中村大力推广使用ic卡水表,实行分户计量。大力开展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截至目前,共安排资金约500万元,累计购买并免费发放节水龙头10万余支,节水马桶2000多套,累计受益约5万余户。
水源10项工程全面启动
今年,全市将以黑河金盆水库为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完成黑河金盆水库二期移民安置项目竣工验收。强化水源保护区管理,开展水源地保护区核准和安全评估,启动李家河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完善水源保护区的标志设施,加大饮用水源地宣传工作。同时,还将新建和改扩建11座污水处理厂,完成3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7万吨。以景观湖泊、市容绿化为重点,积极推进再生水设施和管网建设,全面提高再生水利用量和利用率,全年计划新建再生水取水点10个,再生水管网10公里,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17%。
此外,我市还将加快解决农村剩余的11.63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圆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建设任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万亩,新建和改造提高基本农田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平方公里。
从2013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两亿元资金,统筹水源工程建设。目前,10项水源工程已全面启动,其中涝河引水完成涝惠渠加盖工程,日供水能力8万吨;渭北工业区供水工程建成14.59公里输水暗涵,湾子水厂完成立项审批,年内将启动实施;建成太平峪、高冠峪向黑河引水系统应急补水工程,日新增应急供水能力5万吨;引汉济渭西安供水工程提前1年开工建设,争取2017年调水进西安;涝渭三角洲地下水源地工程正在加快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启动实施。
记者闫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