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问题不只是农村的问题了,因为很多农产品与水有关,这是整个国家的问题。
环保公司热情高涨
国内的环保公司也纷纷争抢乡镇污染治理的“大蛋糕”。国内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而对农村乡镇污水处理,现也采用相同的标准。国内的环保公司,有不少已经开始走上所谓“资本运作”的路子,将项目做大,做全,通过融资做成BOT的项目,做一个项目就相当于开了一个“小银行”。
乡镇污水处理厂能正常运行吗?现实吗?
我们家乡的乡镇,也开始建议所有的乡镇都要建污水处理厂。我初初地翻看了一下北京某大公司的处理方案,每个镇要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每个镇的污水处理量按每天2000吨计算,总投资要近千万元,吨水投资高达4000元,一吨水的处理运行成本高达2元,其中财务成本一吨水就要0.5元。若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几乎没有工业生产,有些乡镇,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都克扣,你能要求他们每天花费4000元搞好污水治理吗?若乡镇的污水处理工程真的这样搞,就只能做假了。最大的可能是骗取上级政府第一次投资后,做一个半吊子的烂尾工程,或工程做好了而不会正常运行,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广大欠发达地区不少,甚至有些县城的污水处理厂都没有能正常运行。
怎样实事求是的解决呢?
若实事求是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因地制宜地设定当地的废水处理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就是用较小的经济代价,来最有效地削减污染负荷。
对欠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报价只能设定在上述报价的四分之一即可(即1000元),且运行成本也应控制在现有运行成本的四分之一(每吨水处理成本0.5元)。也许这样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的个别指标达不到我国严格的排放标准,但它可以经济有效地削减污染负荷60%以上,更重要的是:经济上能保证它持续运行,而不是现在做假,虽然高标准的设计要求能达到最高标准,但没有经济支持就不能稳定正常运行。
根据美国的例子,可以区分对待
十多年前,我在美国也看过几个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包括一些大学城的污水处理厂,他们就采用简单的一级处理工艺,按我国现在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这些污水处理厂,肯定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但他们都正常运行。从降低污染负荷的角度来看,污水处理脱除60%的主要污染物,是容易且相对便宜的,脱险率从60%,提高到90%,这个提高脱除30%的代价,要比前面脱除60%的代价还要大,若希望脱除率从90%,提高到99%,有时这个追加的9%的代价,是最初60%的许多倍。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环境敏感地区,可以采用高标准严要求,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设定相应的标准,以提高污水处理率,降低总体污染负荷为主要目标。
工业废水标准制定不合理,逼企业造假
一些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制定,显然也没有实事求是,做到充分地调查分析研究。如印染废水的排放标准中,对苯胺的要求是“不得检出”,按照分析方法给出的苯胺检出限是0.03mg/L,这就意味着印染废水,经处理后,废水中的苯胺浓度必须低于0.03mg/L,才能达到排放标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种规模化的处理方法,能稳定地将废水中的苯胺降到0.03mg/L这个标准。由于染料的一些中间体,或染料经分解后的中间产物,含有苯胺,一般印染废水,经较好的生化处理后,苯胺浓度可以降低到1-2 mg/L,若出水再经我们开发的深度处理技术——臭氧氧化及曝气生物滤池强化处理,出水的COD即使降低到40mg/L以下,出水的色度低于10倍,从外观看处理后水近似于自来水的状态,其苯胺浓度仍有0.1-0.3 mg/L。国内不少印染厂家与研究单位,对如何使废水中苯胺经处理达标排放进行研究,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定并严格执行这样的标准,要么关闭大量的印染企业,要么逼迫环境监测单位或相关印染企业造假。后续的副作用还包括让企业觉得,认真处理与不处理,都不能完全达标,企业就不将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而是放在如何走关系上,这将使环境监测与环境督察单位的权力寻租空间加大,也容易产生更多的“小官巨贪”的腐败分子。
网友声音:
网友A:凭什么不为农民着想?对企业都应执行高标准,多出部分让排污企业买单
1. 工业比较少的农村乡镇污水。意思是污水的污染不严重,还是严重?
(1)情况1:如果因工业比较少,污水的污染还很严重,就说明企业排放污水就没有标准或标准极低。在这样的乡镇建污水处理厂,同时要预先处理这种“比较少”的企业排污问题,高标准地设立对这些“比较少的企业”的排污要求。同时,建立的乡镇污水处理厂所处理的污水,就不会那么污了,同样可以用高标准来要求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多于1000元的污水处理费,由排污企业承担,这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环境责任,不能让当地老百姓承担它的“外部性”代价。大家判断一下,这种类型完全属于把还没有被污染或很少被污染的山清水秀的“原生态环境”用“比较少的企业”搞脏搞恶臭糟蹋掉的地方。
(2)如果因工业比较少,污水的污染也不十分严重,那么先从排污企业这个源头制订对排放污水的高标准要求,同时若建污水处理厂,也用高标准建设,若还高于1000元成本,多出来的由企业支付,让排污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有什么不行的。
(3)这两种情况,若企业都不承担多出来的污水处理成本,企业就不要在这里办了。这里就山清水秀了,根本用不着污水处理厂了。
(4)当地人的发财致富的生计怎么办?发展非污染型企业、发展生态农业等别的产业。您不用担心,只要共产党想在这个地方搞生态文明建设,就一定会搞起来,不一定非要需要你们的跟污染排放企业如影随形的环境污染工程处置设备,这个地方才能发展起来。现在已经不是工业化初期,大家争抢着想去拿命换钱、拿病换钱的时代了,除非当地领导是个王八蛋,非要发展排污企业。
2.印染企业苯胺的问题。
(1)采用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流域治理的思想,考虑与苯胺有关的企业(不止印染企业)的布局问题,水源地、河流上游等不得布局,如有,搬迁到下游,尤其是对人类水源地没有影响的下游地区;
(2)其他国家的标准中,也不可检测苯胺吗?我不信。
(3)不挣跟苯胺有关的钱,当地领导人会死吗?凭什么拿当地老百姓当小白鼠。
3.局限在一个个小地域的案例,这些个小地域既不是一个流域,也不是一个生态区域,拿当地领导的5-10年1-2届的政绩当最高利益——不愿意放弃通过发展污染型企业短期快速致富的发财梦,不惜给当地造成其下台后长远持久难以治理的污染遗产。你们做环境工程末端治理的科研技术人员,与地方政府领导通过上马污染型企业的业绩追求、与污染企业的业绩追求是目标协同的,你们的工程技术设备,就是这些污染型当地社会发展道路和污染型企业的吉祥物。标准降低,除了对企业有好处外,对谁都没有好处。
4. 尽管我出生和生长在城市,但是我认为农民跟我们城里人一样有同样的人权和环境权利。如果没有能力和经济实力把他们的水污染治理标准提升到跟城市一样的水平,就没有权力去建立工厂污染他们生活环境中的山山水水。我们所有的粮食、蔬菜、奶制品等来自农民的劳动,来自农村乡下水土的滋养,把农村污水治理的标准降低,就是从源头上把食品安排放弃了,从对城里人来说,也是百分之一万不对的。
网友B:政府需反思,管理还需靠政府
关键还在于各地方政府只喜欢弄几个所谓能赚钱龙头企业来支持,而缺乏企业生态链的意识,各企业宁可把总收入的1/3甚至更多用于广告、拉关系等,而不愿意投入到污染物治理上。政府如果不反思为什么国家的钱都装入各层次腐官私囊里、没有用于实处,而听信专家学者的一面之词那将继续糟糕下去。
产业链的形成、包括污染处理不都是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么?创新驱动发展----这个流行口号下谁去琢磨如何创新呢?企业整体创新显然有必要,而更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创新’
非典时期刚开始的遮掩导致了疫情泛滥。下狠手一阵(自然包括GDP下降)也就解决了。对于政府/国家/未来,长痛不如短痛,如果真得到了需要关停改制大量企业,那么就得下狠手,牺牲掉这代一代吃过饱乱来的家伙们也是值得的.
网友C:我们需要民间组织
环境是公共产品,它的使用和治理,需要各利益相关方真是意见的参与这我倒是赞成。只是企业有点惨了,要是居民——企业之间还有个中间协商机构就好了,不然村民行为很容易变成暴力破坏。所以,民间组织、公民社会,是现在这个时代,所必不可少的。
农村污染治理确实是这问题:农村污染小而分散,汇集——隔栅——加药絮凝——湿地(平原)或土地渗滤系统(丘陵山地)是最实用的办法,尽管可能出水不是特好,但当地的环境容量还可以支持,你想正正规规全套做没钱没人,规模太小了微生物生态也很不稳定的。
网友D:这实际是个最佳决策问题。
朱老总说过:“宁可顿顿饥,不可一顿无"就是这个道理。战争年代、艰苦年代,食物不足,但做好计划和储备,半饱或7、8分饱,要比几顿饱饭后没饭吃了强。这实际是个最佳决策问题。
网友E:标准未必是过高。
标准提高了对新技术是机会,成本确实暂时性的提高了,但长远看可能更划算。可能有些观念还没转变过来,所以觉得是问题。
网友F: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要接地气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如果不接地气、没有可操作性,而只有可炒作性,在实行如果中大面积的不达标,剩下的可不就只有蒙混过关或者法不责众了?
网友G:汪老师说的较多是对的
比如镇一级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等费用问题,做不到就不能虚报和造假。还有如有的指标目前所设值可能过低,而实际的设备还没有多少能跟上的等。这是矛盾之处。那么是把少部分标准调下来呢?还是把设备技术水平提上去呢?看来两者都需努力。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所定的标准不见得很高。原因是,当一条河排放某类污染物为一个量q, 它按国标是达标排放,可以不污染某河;多了一个排放此类污染物的厂,其排放量为2q,也不会污染某河,后来达到4个,合计排放量为6q。此后,又多了10多家排放某类污染物的厂,共一天内排放到此河里的那类污染物的总量为30q,则同是这一个环境容量的河,那这么多的排放量其实就远远超出了其容纳量,污染了。这与这个河的流速等有关,加入此河流速慢,那么污染物沉淀下来,则可能污染问题就是复杂的。这个问题在2007年这样我讲过,两年多之后,在武汉参加第十三届国际水环境大会,王浩院士在会上也这么讲。看来,不是一个厂达标就可以的,还要看同一地区排放污染物的厂的数量。此话,咋一听似乎不对,只要达标,多少厂都可以。但是实际还是有些不同的。因此,标准定得松了,加上中国的排污的厂在多了,可能也啰嗦。污染还是在那。因此,标准也可暂不管它,看看严管是个啥效果,我认为严管是对的。可能拆掉过多产能的厂,同时对各小区域环境容量做好评估,合理布置产业也很重要。当然严管里就含了汪老师所说的防止造假和浪费资金等方面。
网友H:政策投资是否能够真正落实?
现在的城镇化建设,政府投资很多,大基本应该都被豆腐渣工程商承包了,有次回老家刚好碰上给老家通自来水,所有管道全部是劣质塑料管,通到每个家的管子用手都能轻轻撕烂,塑料管的气味很大,过年回家,就听大管道已经爆管几次了!每家的水表都是全塑料制品,我还专门去市场上问了下,价格30元,但在农村每户要付120元,远离大城市的下面全烂透了没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