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湖北国新天汇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新天汇)建成全国首座生物质天然气加气站,并在鱼梁洲投入商业运营。自运营以来,平均每天有100多辆出租车和公交车前来加气,日售气量约4000立方米。
大型机械正在对污泥处理后生成的有机碳土进行干化处理
2013年11月,凭借国新天汇从城市下水道污泥和餐厨废弃物中提取天然气的新技术,襄阳市作为国内4个城市之一,站上联合国第19次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的讲台,向全球推介污泥治理经验。
同年,襄阳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处置项目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授予201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负责该项目建设、运营的正是国新天汇。
去年起,国新天汇的眼光,又盯上了城区每天产生的150吨餐厨垃圾。昨天,公司总经理梅礼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餐厨垃圾的处理工艺与污泥处理相似,可年产310万立方米生物质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万吨。推广开后,全市未来15年不必担忧城市污泥和餐厨垃圾处理问题。我们就是让垃圾处理绿色着,美丽着。”
让市政污泥100%变废为宝
沿着鱼梁洲绿洲大道行至尽头,左转穿过一条林荫小路往深处走,鱼梁洲污水处理厂就坐落在这里。每天襄阳城区70%以上的生活污水都在这里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汉江。
初进厂区,或许会和你想象中的污水处理厂完全不同:满目浓绿,鸟语花香,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泥土气息,让人恍如进入一片森林。国新天汇公司就坐落于这片“森林”之中。“你根本想象不出,这里4年前是什么样子。”公司总经理梅礼元向记者介绍说:4年前,就是这片地上,放眼望去都是深坑,最浅的也有5米,最深的能达到七八米。大量的污泥就在这里堆积着,足足有近20万吨。
据他描述,卫星地图上看到的这里,就是一片边缘呈波纹状的黑色区域,“崔家营大坝开始蓄水后,这些污泥就在水位线下,浸泡在汉江里。这就相当于,之前花大价钱处理的污水又重新倒进了汉江。”
和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襄阳的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初期,产生的大量市政污泥基本上都采取简单填埋方式处理。填埋的污泥由于含沙量大,杂质大,含水率极不均衡,处理处置工作长期以来都是个老大难。
梅礼元和他的团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临危受命。通过和市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由国新天汇自行融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污泥,特许经营期限22年。
针对污泥的特点,他们专门研发了存量污泥抽取筛分系统。运行3年来,不仅实现了城市每天新增污染物的处理处置,还同步实现了历史遗留露天堆放的近20万吨污泥的处理处置。“污泥经过处理后生成生物质燃气,剩余的残渣、滤液制成生物质肥料。我们的污泥无害化技术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在全国率先实现污泥100%变废为宝。”说起这些,梅礼元显得非常自信。
让襄阳多添一片绿
早在2004年,从电力行业辞职下海的梅礼元和他的团队一起投身于市政污泥的无害化处理研发。在襄阳组建的湖北国新天汇能源有限公司,是他们将多年来的研发心血第一次用于实现规模化、产业化。
这一步,走得很艰辛。“建厂初期,曾经有同事在取样时不小心掉进了污泥堆里。当时正是冬天,幸好被路过的同事发现后救了起来,才幸免遇难。”这些场景,梅礼元还历历在目。
这一步,走得很扎实。“我们只用了7个月时间,就把厂区建起来了,污泥处理系统整体投入大约1.2亿元,和国内的类似项目相比,资金投入至少节省了2/3。”2011年11月正式投产,2012年7月进入商业化运营模式,2012年12月取得三级安全标准化资质……公司建立以来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深深地记录在梅礼元的脑海中。
这么多的污泥都去哪里了?梅礼元介绍说:先采用低能耗高温热水解工艺进行安全环保预处理,再进行高浓度中温厌氧消化制沼气。产生的沼气经提纯后,达到车用压缩天然气(CNG)要求。
而经高效深度脱水系统脱干形成的含固率35%左右的有机碳土,再输送至预热干燥系统,经过处置后的有机碳土没有臭味,呈均匀的黄豆大小颗粒状,是作为苗木花卉、市政园林等土地改良利用的良好有机基质。
每天,都有货车源源不断地将城市污泥运到这里,经过高温消毒和高效除臭,放入污泥厌氧消化罐中,经厌氧消化产生沼气,提纯净化后“华丽转身”,变成可供汽车使用的能源。整个处理过程,仅需12天左右。
据介绍,这种生物质燃气,浓度可达99%,纯度比矿物天然气还高6个百分点。目前,该项目能日处理300吨城市污泥,可产出1万立方米生物质燃气,除去企业自身消耗7000立方米外,其余能供300辆出租车使用一天。
目前,襄阳城区两座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的城市污泥约200吨,全部送往国新天汇厂区进行加工。多年储存在鱼梁洲上的近20万吨污泥,也快被消耗完毕,渐渐不能满足项目的“胃口”。
去年,国新天汇的眼光,又盯上了城区每天产生的150吨餐厨垃圾。2014年7月,他们与市城管局签订《襄阳市区餐厨废弃物处理厂BOT项目特许经营协议》。8月初,餐厨垃圾处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营。从9月1日开始,中心城区的餐厨垃圾由其接纳处理。“餐厨垃圾的处理工艺与污泥处理相似,可年产310万立方米生物质燃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万吨。推广开后,全市未来15年都不必担忧城市污泥和餐厨垃圾处理问题。”对此项目的前景,梅礼元充满信心。“你看到的这些移动森林,就是用污泥转化的有机碳土培育的。”在国新天汇种植的移动苗圃中,污泥处理后产生的有机碳土,已种植了3万株紫薇、桂花、红叶石楠等植物。目前,他们正在通过有机碳土改良土壤,在洪山头垃圾填埋场原址上种植10万株植物,为襄阳再添一片新绿。
让“襄阳模式”走向全国
一项项成绩和荣誉,让襄阳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市政污泥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关键系统和装备已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并取得了国际国内技术专利认证。国新天汇公司正在武汉、合肥两地实施类似的城市污泥治理项目,“襄阳模式”正在被复制。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福州等地的政府和企业,也纷纷前来襄阳洽谈合作。
对于未来,已年近半百的梅礼元心中已经绘就蓝图,他希望将襄阳打造成具有全国示范性和国际影响力的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具有特色和活力的固体废物处理示范区,体现循环经济高新技术发展的引领区。“我们的目标,是把‘襄阳模式’推广成‘全国模式’。”梅礼元的眼睛里闪烁着睿智而坚定的光,“绿色梦想,不止于想。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大家留下思想,留下影响,留下20年后的蓝天依旧,碧水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