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这是中央政府在“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下定决心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而发出的“动员令”,也是中央政府向全国人民对“美丽中国”的向往发出的庄严承诺。
加强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由之路。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共有6个,具体要求是:2015年与2010年相比,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
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11年至2013年,6项约束性指标中,单位GDP能耗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率分别只完成五年总任务的54%和20%,与60%的进度要求还有明显差距。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后两年单位GDP能耗需年均降低3.9%以上,氮氧化物排放量需年均下降4.2%以上,远高于前3年平均降幅。可见,后两年尤其今年要完成原定目标任务十分严峻。因此,李克强总理提出今年“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确有其真切所指。
近两年来,全国虽然加大了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的力度,但时不时地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大面积雾霾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今年在北京出席两会的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感同身受,继续对雾霾天气的影响及其防治给予了关心,向两会提交了治理环境污染的议案、提案。
“我们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当李克强总理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刚刚落下,人民大会堂里响起了人大代表们的热烈掌声。李克强总理发出的“指令”,显然与代表们的心弦产生了共鸣。
接受记者采访的有关专家指出,“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是全国人大通过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按时保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是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博客,微博)。因此,社会各方一定要共同行动,持续努力。
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迫切需要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全国人大代表、人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今年向大会提交的一份建议中提出,建议尽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将PM2.5等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其中,从而使治霾工作上升至国家法律层面。应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污染排放标准,明确违法排污及治污不力的法律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前所长贾康建议,抓住有利时机加快环境税立法,尽快推进环境税改革,在稳定宏观税负的同时,实现优化税收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目标。
森林草原、江河湿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绿色财富,必须倍加珍惜。现在各种政策措施已出台,关键在行动和落实,切实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等。“生态环保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我们必须紧抓不放松,一定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李克强总理坚定的话语讲到这里,会场再次响起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
人们有理由期待,在各方齐心努力下,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虽然艰难,但一定能够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