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广西各地在全面推进冬修水利的过程中,以地方特色产业为平台,创新水利建设,加强灌区节水改造,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智能化灌溉节水又高效
在崇左扶绥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内,3000亩的“双高”甘蔗正在享受喷灌机喷洒的水肥复合养分。这个市值48万元的喷灌机全长199米,完全模仿人工降雨形式,均匀喷洒水和肥。它只需4个小时就能360度旋转喷灌一圈,面积达186亩,而用水量只需要240吨,相当于渠灌的三分之一。
南宁英德肥业公司总经理黄建平:这片甘蔗我们现在只种植6到7个月平均能够接近到7吨多,这个是比较少见的。我认为应该得益于使用了这个喷灌的技术。
在示范区另一端的500亩甘蔗良种繁育基地,记者看到,25万米长的滴灌带像毛细血管一样布满了每一行组培苗。工作人员只需要打开水闸,源源不断的水肥就能准确输送到植物根部。
记者:为什么组培苗要采用这种滴灌的方式呢?
南宁英德肥业公司总经理黄建平:这种组培苗对水的要求比较严格,必须要及时到位,到根部。节水的话要比喷灌要好。
示范区根据不同的农作物,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双高”甘蔗使用喷灌,既可以全面迅速地喷洒叶面肥和杀虫,也便于全程机械化作业。而组培苗由于植株短,用水量大,则使用准确送水的滴灌。借助这个覆盖3500亩的智能化灌溉系统,只需3个人就可以实现水肥的田间管理。
扶绥县渠黎镇笃邦村渠笃村英德肥业公司灌溉水站站长 吴仁彪:下一季等我们砍完甘蔗有空地出来了,还要投资5个喷灌点,小块地做滴灌,大块地就做喷灌,喷灌效果好,省工省力。
灌区节水改造让农民得实惠
而在扶绥岜盆乡岜盆村,冬春水利建设已接近尾声。2993米的新建防洪堤巍然矗立在岜盆河上,5500米长的渠道也已完成80%,预计这个月可全部完工。以前,岜盆村没有修建防洪堤,一到雨季,就会遭遇严重的内涝。
扶绥县岜盆乡岜盆村支书 黄子训:(原来)一到雨季的时候,这里都是汪洋一片,所有种的稻谷还有其他东西都挨淹了,收成比较低。有时候还没有收成。
而村里原有的7条土渠,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了崩塌淤积,跑冒滴漏严重,影响到4500亩农田的灌溉用水。这次冬春水利建设,当地投资2190万元,修建了堤路结合、拦引结合的防洪堤,把7条土渠改造为三面光渠道,水渠常年有水,村民终于有条件发展冬种了。
扶绥县水利局农田水利站副站长 莫小明:种一些蔬菜还有水果,每一年每一亩都可以达到(增收)1.5万元左右。通过我们的水利改造,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