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长江上游千万吨级枢纽港江津珞璜港开建,五大枢纽、水铁公联动的重庆“黄金水道”航运体系加快形成;渝新欧班列发布运力扩充计划,今年开行班列数将翻一番,丝绸之路物流干线进一步提升。
西部直辖市重庆,近年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改革强动力、以开放拓空间、以创新促升级,努力打造区域发展新支点。去年,重庆经济增速、企业效益、外贸进出口等持续稳中向好,并加快迈向统筹协调、提质增效发展的新格局。
融入发展大格局 打造战略新支点
地处西部腹地的重庆,在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曾长期处于“大后方”。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启动,重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翻开地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与长江经济带在西部交汇形成‘Y’字形,重庆就处在‘Y’字形的联结点上。”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智奎说,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打造战略支点,成为重庆在融入大局中发展、在服务大局中提升的必由之路。
构筑战略支点,通道须先行。首条面向中亚、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渝新欧铁路,加速打造“升级版”。去年以来,渝新欧率先突破中欧班列回程货不足、运价偏高等瓶颈,在沿线建成10个货物集散中心,并成功实现国际运邮、提速降费,实现双向常态化开行。通过完善港口枢纽、发展多式联运,长江上游黄金水道效益激活,2014年重庆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箱,周边省市中转量占到40%。航空通道也加速拓展,国际货运航线增至19条。
开放平台缺失,长期制约内陆区域发展及融入全球分工。为此,重庆积极构筑辐射周边、联通世界的大平台。继航空、水运口岸开辟后,2014年重庆铁路口岸作为一类口岸开放,西部内陆首个整车进口口岸、首个肉类及水果口岸等相继投运,一批保税物流、保税贸易平台也相继建成。作为重庆开放龙头的两江新区,则着力完善产业聚集、物流辐射功能。去年底,两江果园港接入渝新欧铁路,丝路大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在此“无缝连接”;辐射西南、面向欧洲市场的产业承接平台也基本形成。
近期,重庆发布规划,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完善面向“一带一路”的开放平台,与川、黔、鄂等省市合力承接、培育具国际水平的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海上丝绸之路产业腹地。
力推统筹协调发展 增强聚合辐射能力
建设战略支点,形成强大的区域经济支撑能力是关键。为此,重庆近年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增强全市的经济聚合、辐射能力。
在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因素划分五大功能区域、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去年以来,重庆陆续出台10余项配套政策,统筹好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沈晓钟介绍,首先,产业布局不再搞“齐步走”,而是按区域功能定位进行优化;其次,实行分类指导的财政政策,对两大生态区“不取多予”,综合扶持基本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对城市发展新区,支持打造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城镇化;对都市功能拓展区和都市功能核心区,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完善;此外,按照“功能导向”优化政绩考核“指挥棒”。
一年多来,五大功能区域板块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联动发展的态势日益显现。都市功能核心区高端要素加快聚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增至77.9%,达到全国服务业领先地区水平。渝中区依靠金融、信息、人才等高端要素密集的优势,打造“升级版”的现代服务业,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868亿元,涌现出大龙网等一批知名跨境电商企业。都市功能拓展区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城市发展新区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作用凸显。去年,全市新增近千家规模工业企业,城市发展新区占到近六成。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绿色发展、特色发展步伐加快,生态功能不断恢复和加强。在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推动下,2014年重庆经济增速达10.9%,进出口增长39%,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3.9%。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四届六次全会上,重庆提出,进一步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同时,加快建设外通、内畅、互联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与周边省市合作,带动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共同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新战略。
创新引领促升级 深化改革强动力
面对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打造战略支点、建设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更须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郭坚介绍,近年来,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两轮驱动、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逐渐形成。
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全面提升,建成全国最大汽车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电脑产业集群。长安汽车不断完善“五国九地”全球研发体系,去年在全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连续下滑背景下,逆市增长49%,单车均价提高1.1万元,并改写30多年中外合资 “游戏规则”,向合资公司输入自主产品。
紧跟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趋势布局的集成电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物联网、页岩气、节能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兴起。海力士芯片、京东方液晶面板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页岩气在全国率先大规模量产商用,建成产能25亿立方米;新材料领域,成功制造出国内首片15英寸单层石墨烯,并实现产业化。
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发活力。去年以来,重庆相继推出25项重点改革专项,着力破解一批影响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活力发挥的瓶颈。
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市属国企向社会开放总投资2650亿元的合作项目;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PPP模式,启动逾千亿元的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投向高速公路、城市供水、垃圾处理等领域;改革“项目补贴”式的财政扶持产业模式,组建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上百亿元投资新兴产业;全面实施工商制度改革,大力扶持小微企业,新设立企业同比增长30%。
通过完善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方式等改革,重庆开放型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先行先试,在全国首创移动跨境购新模式;率先开展线下展示、线上交易的保税商品展示交易试点,年交易额突破1.3亿美元;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加快推进,跨境结算年结算额突破1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