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特别是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将进入长期的扩容阶段,这给环保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图为处理垃圾渗漏液的机械设备。
■行业聚焦
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目前是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焦点,通过“绿色水乡”为示范的东莞节能减排工作,为东莞乃至全国的节能环保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新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条件日趋成熟,而东莞在节能减排、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将为未来环保产业发展创造需求的动力。截至目前,东莞环保产业产值已接近350亿元,到2015年末,东莞将实现环保产业产值750亿元,多项利好政策将为东莞节能环保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政策助跑
环保产业
迎发展机遇
东莞是珠三角工业制造业重点城市,目前有工业企业近6万家。根据可供查阅的数据资料,2012年,东莞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了5000亿元大关,进出口总额达1444亿美元,能耗总量近3000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工业用电443亿千瓦时,高居珠三角首位。而在2013年,根据公开的数据资料,东莞单位GDP能耗下降超过4.25%,单位GDP电耗下降5.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46%,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成果,但是东莞仍承担着广东省最重的节能减排任务。
省水利厅下属的东莞市珠江海咸水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袁伟光说,东莞在抓节能减排工作上,在全国来说,力度是很大的。今年以来,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实,更是让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得到了积极的提振。袁伟光说,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特别是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将进入长期的扩容阶段,这给环保产业长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称,要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按照《意见》的规划,节能环保的年产值将维持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
今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规划》强调,要完善、推动城镇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去年3月,省水利厅与东莞市政府签订了《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创建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合作备忘录》,东莞启动了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确定在水乡地区先行先试,共建“水生态文明示范区”。8月,东莞入选“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10月,东莞颁布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突出建设“绿色水乡”、松山湖大学创新城等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区。
去年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东莞环保产业产值已接近350亿元。而依据东莞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末,东莞要实现环保产业产值75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1.9%。袁伟光说,未来20年,绿色节能环保产业在全国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广阔。在东莞,预计单在水处理方面,这两年预计将为环保产业贡献100亿元的“蛋糕”。
市场越来越规范
为行业注入活力
统计显示,目前,东莞共有环保企业612家,涵盖了环境服务业、环保产品、环境友好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制造等多个领域。
回看环保产业迅速发展的2013年,袁伟光说,可以清晰地发现,全国各大企业都在做大“蛋糕”,同时掀起了并购狂潮,抢夺“蛋糕”。而在东莞也不例外,随着东莞环保市场的政策越来越规范,以往“靠关系”就能取得订单的局面已得到很大改观,环保产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规范,一次全新的行业洗牌正在上演。
据了解,随着不断地探索,东莞已尝试全面开放环保市场,取消环保中介机构备案管理规定等所有影响市场公平竞争和依法准入的管理措施,凡具备相应环保资质的中介机构均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相关业务。
在监管领域,环保部门将全市从事环保业务各类机构的基本情况,在东莞环保公众网上公开并实行动态管理,让其接受全社会监督;同时全面推进信用建设,建立环保中介机构信用等级评估、信用监管和行业退出机制,培育、扶持诚信经营、管理规范的中介机构,促进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国泰证券东莞营业部投资顾问陈燕雄表示,环境质量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前不久网络上流传日本某公司给在中国的员工发放环境补贴,到国内灰霾天,再到各种与环境破坏有关的毒大米、毒蔬菜等,无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东莞经济已经走过了“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的时代,未来改善环境,加强环保投入,提高居住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将成为东莞经济发展新要素。而节能环保产业利好政策的出台,以及东莞环保市场的越来越规范,将会促进东莞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加大
制度创新的力度
广阔的市场让东莞众多环保企业增强了信心。在节能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东莞荣光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虽然也对环保节能产业充满信心,但是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政府的扶持力度虽大,也有很大的难题是,东莞企业的节能环保观念还比较落后,没有意识到节能降耗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没有认识到节能降耗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手段。正因为如此,很多企业把节能降耗只当作是为了应付检查。袁伟光说,对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东莞市政府在奖励和惩罚上还没有进行很好的界定。在节能上目前已经有奖励,但在污水排放上还没有对目标企业进行奖励。
袁伟光以香港现行政策为例,香港环保部门对企业的每一项排污指标都规定了标准,只要有一项不符合,那就要进行约谈。如果某个企业的单位产出能耗超过平均标准,将会成为监控的重点对象。如果在第一次约谈后没有改善,环保部门会进行第二次约谈,当第二次约谈后还是没有改善,那就直接通过法院给企业发传票,立即关停企业。
“我们没有香港那样的政策环境,可能还做不到这样。但现在的奖惩政策其实可以做的更大胆一些,不能让一些企业存侥幸心理,同时也要更多地鼓励企业应用环保技术,承担起社会责任。”袁伟光说。
袁伟光以全国著名的环保产业典范城市宜新为例,其环保产业每年的产值贡献了该市80%的GDP。因此,东莞也应当学习宜新市多管齐下支持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
参照宜新市的经验,在政策制定方面,东莞应从法规体系建设、环境经济政策多方面给予保障。节能环保产业跟很多新兴产业一样,很多业务都处在事业发展的初期,必须依靠政府出台政策给予持续扶持。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财政、税收、用地、技术、金融等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通过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改进,形成更加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其次,要选准发展突破口,在加快淘汰各地落后产能的同时,选择光伏产业、新光源、新型建材、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装备、环保产品、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服务业等领域,进行重点培育,创造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新优势。
“环保企业都是技术型企业,创造有利于环保企业创业的大环境,对一个地方的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起巨大的作用”。袁伟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