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淘宝小二和工商总局的嘴架升级为集体诉讼,阿里股价暴跌,马云身价巨幅缩水,并且成就了一位“新首富”。1月27日完成对美国AltaDevices收购后,汉能薄膜发电股价狂涨,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业,大股东李河君的身价被认为可以取代马云或王健林,成为中国新首富。从收购小水电起家,到收购国际薄膜巨头,李河君的新故事似乎是把薄膜太阳能铺遍全世界。
2月2日,李河君在汉能移动能源战略发布会上表示,薄膜发电技术的应用将使电动汽车实现移动充电,不再依赖充电桩。“6平米左右的车顶是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的巨大商机,也使电动汽车的远距离使用不再受充电桩的限制。”他说。
但是这个想法离现实到底有多远?
不得不承认,AltaDevices拥有全世界最领先的薄膜发电技术,通过此次收购,汉能将最好的柔性薄膜电池研发能力收入囊中。AltaDevices掌握的砷化镓(GaAs)柔性薄膜电池技术,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证,其双结太阳能电池片的发电效率可高达30.8%。
据该公司介绍,基于AltaDevices技术开发的太阳能全动力汽车,将6平方米高效砷化镓柔性薄膜电池其集成于车身上,可为汽车提供全部动力。据测算,在日均5小时光照下,日发电量6度,可支持汽车行驶60公里,若与动力电池包综合供电,可达到综合续航里程160至200公里。
简单计算一下。以家庭常用的A级车(即紧凑型车)为例,车身长度一般在4.3米至4.7米,轴距2.35米至2.7米左右。6平米基本上需要把车身上可以用的地方都铺上了电池。且日均5个小时的光照也是一个理想的状态,相当于大晴天阳光直射的全部日照时间。但这种情况下,即车身全身铺满电池,日照5小时,也只能产生6度电,也就是6千瓦时,也就支持汽车行驶60公里。
对比一下特斯拉MODELS:85千瓦时,也就是85度电,续航里程480公里。也就是说如果特斯拉用8.5度电,续航里程约为48公里;6度电的话,大概就是40公里。考虑到特斯拉的车身较重(仅电池重量就约为半吨),可以认定汉能太阳能电动车6度电,60公里续航里程的可能性。
但是在理想状态下,续航里程160-200公里,也只是电动汽车的及格标准,可以说与“电动汽车的远距离使用不再受充电桩的限制”的目标有相当大的距离。
再看看成本,5小时发6度电,换算为发电功率为1200瓦,按照目前光伏组件3-4元每瓦的价格计算,单独发电单元的成本就是4-5万元。这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动力电池也是要成本的。
目前从汽车厂家处无法获得电池成本,但是根据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2012年发布的研究报告,锂离子汽车电池的成本目前约为800美元/千瓦时,转化为续航里程150公里的电动车(如日产聆风)电池组成本约为21000美元。
两项加在一起,大概需要15-20万元,相对于续航里程,对于用户来说性价比并不算高。
实际上,上面的计算的光伏组件在价格是按照目前流行的硅基太阳能组件价格计算的。但汉能要用的是薄膜太阳能,而且是最好的柔性薄膜太阳能。
10年前,光伏组件价格还要30-40元每瓦的时候,薄膜太阳能确实比硅组件便宜。当时由于太阳能级硅材料供不应求,且持续大幅度涨价,许多人开始转向推广不用或少用硅材料来生产新的光伏电池。非晶硅、硫化镉、碲化镉及铜铟硒等薄膜电池应运而生,但缺点是电池效率低下,且稳定性有待提高。而砷化镓材料虽然在效率上超过了硅基太阳能电池,但是由于砷化镓基材料价格昂贵,只在航天等特殊领域应用,离地面应用的商业化运行还有很大距离。
现在硅基组件的价格一落千丈,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效率上也在20%左右,而砷化镓材料的成本依然高高在上。虽然AltaDevices的技术已经使得砷化镓电池成本大幅度降低,但是依然很高。
汉能的一位常务副总裁去年11月在第14届中国光伏大会曾经透露:2015年、2016年随着市场逐渐放大,成本会有大幅下降,预计能做到差不多是三个美金左右,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三个美金”,实际上就是接近每瓦20元,而这还是努力目标。那么现在的成本可能是30-40元?也就是说,6平方米电池,6度电的发电设备成本可能高达40万-50万。
太阳能在汽车上的应用也有先例。2009年5月推出的丰田2010款普锐斯,就在车顶的天窗后部加装了大约1平方米的太阳能板,新车的重量从之前的1.4吨的基础上增加了45公斤,成本接近10万元。但是这些太阳能板的用途,只能用来驱动车内通风系统,以调节车内温度。
真正的太阳能汽车目前基本都是超轻汽车的水平。
浙江001集团和浙江大学上个月刚研发成功的“太阳能汽车”,顶上的盖子就是太阳能电板,有了它,这辆车开到户外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用加油,也不要充电。太阳能汽车在引擎盖和后备厢里各放了1组电池,共8个电瓶,至少要停上3个白天,也就是30个小时左右,才能把车子的电给充满,最高时速可达70公里,充满电能跑150公里以上,价格约3.8万。
当然不可否认,柔性薄膜电池在很多高端领域的应用前景,甚至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也有可能开辟自己的一片天,但是在用户体验、购置价格极为敏感的汽车领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汉能收购AltaDevices仅付出1500万美金,这笔交易无疑为汉能股价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但换个思路:这家公司初期曾募集资金1.2亿美金,为何投资巨大、技术领先却黯然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