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霾伏”——当城市变得晦暗不明,这样的字眼开始在报刊网站间跳动。而每次它的出现,都让大家心惶惶、视茫茫,呼吸不畅,心情糟。并提醒着:经历数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已然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无可回避的烦恼与阵痛。
在今年浙江两会上,浙江省长李强公布了政府要做的十件民生实事,其中治理雾霾被列在首位。
“外因在天气,内因在污染。”在4日正在召开的浙江金华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也是开口即谈雾霾,并从成因入手,抽丝剥茧,畅谈“治气”良方。
治机动车尾气: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动车
金华地处浙中,境内森林覆盖率达率达60.44%,山水秀美。然而,近几年来,跟国内其他中小城市一样,这座山水之城也饱受“雾霾”困扰。
作为义乌环保监测站站长,王桂芳梳理出了金华雾霾的成因。
她说,从地理条件来看,金华地处金衢盆地,一旦有输入性污染就难以扩散。再加上本地的工地扬尘、汽车尾气,以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都是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
而在金华市人大代表吴东明眼里,本地污染源中,机动车尾气分量偏重。
他介绍,公交车、出租车主要以汽柴油为动力。据2014年可查数据得知,金华市区现有公交车辆819辆,其中城市公交车辆537辆,城乡公交车辆282辆,并有出租车970辆。
“据测算,一台12米长的公交客车,就相当于50量私家车的尾气排放量,一台出租车的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20辆左右同类车的排放量。”吴东明感慨说道,这么算下来,若换成纯电动公交及出租车,一辆纯电动公交一年可减少尾气排放19.2吨,一辆纯电动出租一年可减少碳排放38吨。
毋庸置疑,他将目光投向了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上,并建议加快推进新能源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上线,对于尾气不达标的公交车辆进行立即停止运行,逐步淘汰汽柴油等传统燃料为动力的车辆。
治工业废气: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随着对雾霾成因的抽丝剥茧,金华的工业排放问题也被人大代表们屡次提起。
来自武义的金华市人大代表蒋振宣表示,治工业废气,关键是要严格产业环境准入。
“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蒋振宣说,此外,还要在金华市范围内禁止新建20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明确时限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开展化工企业有机废气综合治理,推进所有锅炉和工业炉窑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或改造,持续推行清洁生产,消灭城区黑烟囱现象。
而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他建议要积极推进“煤改气”工作,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消除使用燃煤锅炉造成的低空污染和雾霾。
蒋振宣的观点也得到了金华市人大代表邹春明的认同。
在邹春明看来,淘汰燃煤锅(窑)炉、实施清洁能源改造是势在必行。同时他建议,应对金属门涂装、印刷包装、化工、印染、铸造等行业开展工业废气专项整治,倒逼企业淘汰落后设备产能。
此外,加快实施“腾笼换鸟”、“退二进三”,加快城区大气重污染企业布局调整和搬迁关停工作,继续推动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整合提升现有各类工业园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治城市扬尘:开展建筑工程整治行动
除了机动车尾气,代表们也纷纷为如何减少工地扬尘建言献策。
蒋振宣说,对城市扬尘应突出“源头”治理,即由建设、环保、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开展建筑工程现场文明施工整治行动,对不重视建筑工地文明施工以及不按要求落实整改的企业和工地,采取相应处罚措施。对达不到除尘要求的一律停产整治或关闭。
对此,来自东阳的人大代表李克勤也有话要说。他认为,要做好建筑扬尘污染治理,渣土得采取密闭运输,施工场地设置围挡进行全封闭,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区、生活区进行地面硬化,杜绝带泥上路;其次,露天煤堆场、料堆场逐步实现覆盖或建设自动喷淋装置。
吴东明则建议,要对进去工地的工程车辆进行粉尘冲洗,以保证工地内的土和垃圾不被带出工地污染道路。
“要以治水的力度来治气”。在讨论中,多位人大代表呼吁,治气是群众热切的民生期盼,政府应重视治霾工作,建立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净化空气质量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天蓝、地绿、水净、城美”。
记者了解到,今年金华将“气尘合治”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中的第二位,并提出:全面落实工地施工“7个100%”要求,创建市级绿色工地15家以上;淘汰所有黄标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实现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10%以上;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达到2000辆等,希望以最大的决心,真正实现“让天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