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运营回收期在5-8年,单纯依靠项目现金流的回笼基本无法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在补贴与成本下降的弱平衡下,只有执行力强,能充分利用资源,拥有足够资金的企业,才能快速开发电站,才能把握这历史的机遇成为一家实力强劲的能源运营商。
电站建设期融资是阻碍快速发展的关键
光伏电站的融资过程与房地产融资类似,针对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风险,我们深入的分析融资过程和项目开发过程,将过程的不同将融资分为:前期融资,项目建设期融资,项目运营期融资三个阶段。
前期融资:无法获得银行融资主要指获得大路条之前所有的可研及公关费用,费用比较小,根据项目和地区的不同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但是购买或者竞购路条,则可能较高,天合光能在云南的云冶300MW项目路条则高达2.4亿元,通常价格在0.4-0.5元/瓦。这笔资金是无法通过基于项目的债务融资或者项目相关的股权获得,需要使用自有资金。但一些资质较好的企业可以成立产业基金,构建类似优先劣后的产品。项目建设融资:资金需求量大,融资难度也很大即“大路条”获得批准以后,公司需要针对建设进行采购。这笔资金许多项目开发公司或者运营公司将与EPC商协定,按照181的方式付款,即先预付10%,再根据工程进度付款80%,1年以后再付款10%。但绝大多数EPC公司资金缺乏,需要项目开发商(电站持有者)与EPC商共同寻找融资。该笔项目贷款难以获得,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对电站不了解,不敢在项目建设期进行贷款。而且国开行这样对电站建设比较了解的公司,也由于制度上的原因无法针对项目建设进行贷款,只能在项目并网以后进行项目贷款。
但在有担保的情况下,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将会以类似于房地产的夹层融资的形式进行贷款。如爱康科技用上市公司担保的形式获取建设期间的贷款。但这类贷款资金成本较高,在10%-15%,此外只有对光伏产业比较了解的公司才会对其进行贷款,而多数公司并不了解这个行业,从而束缚了资金的投入。项目运营融资:融资难度下降,但提高融资比例是难题并网发电以后,银行则可为其进行贷款。但是目前仅有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可以为光伏电站项目提供长达15年的项目运营贷款,其他银行均只能做到3-5年,极少数案例可达8年。贷款期限较短,这导致了项目现金流无法覆盖贷款额,这样贷款额度就减少,略有折扣,实际上大多数公司的非国开行的项目融资额往往只有50%-70%,低于市场上预期的70-80%的比例。
10亿元用来建设电站,在理想情况下能够最终形成50亿价值的电站,但是这个过程比市场上想象的要长。因为如果不利用建设期贷款的情况下,6个月只能建设一个价值10亿元的电站,在建设完毕,获得了银行80%贷款后才能建设下一个价值8亿元的电站,如此需要2-3年才能完成50亿价值的电站。项目建设期融资需求最大,难度也比较大,如果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融资,就可以降低自有资金占用比例,从而同时开工多个项目,实现项目的快速开发。比如一个项目能够获得50%左右的项目建设期融资,则可以在同一时间把项目开始量提升一倍。提高电站运营期的贷款比例也将有助于项目快速发展。这个阶段有银行贷款介入,目前主要是国开行,贷款比例在70%左右,一些公司对项目进行了二次融资,能够提高到80%,这样就可以多出10%的自有资金用于开发其他项目。但这个对建设速度的提升速度要明显小于建设期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