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爱民
我国电力工业正处于十多年高速增长后的调整时期,国内电力设计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市场萎缩、利润下滑等问题的困扰,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国电力行业以及勘测设计行业也经历了政策调整。在此背景下,《中国能源报》专访了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爱民,探讨电力规划设计行业的新机遇与挑战。
话题一:
电网重建规划设计主辅分离不彻底
记者:
协会曾经向相关部门上报了《关于制止电网公司重建规划设计体系的报告》,这份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诉求目的是什么?目前是否收到反馈?
李爱民: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指出,要对原国家电力公司系统所拥有的辅助性业务单位和“三产”、多种经营企业进行调整重组。电网企业可以拥有必要的电力科研机构。
经营主业以外的业务要按照规定程序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与电网业务分开核算。有关电力设计、修造、施工等辅助性业务单位,要与电网企业脱钩,进行公司化改造,进入市场。
之后,原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于2002 年底在原国家电力公司所属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基础上组建,包括原六大区域设计院;前身为政府主管水电水利规划、开发、建设的机构——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局(院)的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于2002年12月成立,包括七大勘测设计研究院,但省级电力规划设计院还保留在电网公司中。
2007年,由国资委牵头制定了《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重组方案》,当时甚至有过组建第二电力顾问集团公司(包括设计、施工、送变电等)的讨论,在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过后,两大电网公司要求重新界定辅业范围,保留送变电企业和设计院。2011年,主辅分离改革敲定,各省级电力规划设计院同时从电网公司分离,地区一级的辅业由电网公司自己分离。
国家电网公司在主辅分离改革之前,保留了原徐州电业局的设计甲级资质,并将其划入经研院。在这几年中,国家电网不断通过其经济技术研究院重建规划设计体系,且原承诺只做内部评审的经研院承担了许多规划设计的工作,并广泛招聘设计人才,要求在两年之内拿到工程咨询和设计的双甲级资质,这给许多设计企业造成压力。此外,还存在一些电网公司在电源接入时,强行指派设计队伍的情况,造成市场混乱,因此,我们向相关部门上报了《关于制止电网公司重建规划设计体系的报告》,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反馈。
话题二:
电力勘测设计是否应参与招投标?
记者:
协会此前适时发布了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行业的指导价格,随着国家放开部分建设项目的咨询勘察设计价格,协会也启动了电力工程成本测算工作,如何评价现在的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市场?
李爱民:
过去设计行业实施的是政府指导价,这些年来,电力设计价格一直在下降,发电行业设计价格约是政府指导价的四到五成。2011年开始,协会每年定期发布电力设计行业指导价,电力设计企业在这个指导价之内就不算违规。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放开部分建设项目服务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放开除政府投资项目及政府委托服务以外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工程勘察设计、招标代理、工程监理等4项服务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协会就不再发布指导价格,而是通过典型工程等测算电力设计行业的成本。
依据国际惯例,设计咨询行业并不参与招投标,企业选择设计咨询的凭据也不应是价格,我们一直呼吁电力设计咨询行业不应参与招投标,放开市场价格。目前来看,电力设计咨询评标因素中,价格因素占据一半以上,“低价策略”、“价格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话题三:
电力设计企业市场始终多变
记者:
我国现在处于电力建设高峰的后期,电力建设速度减缓,随着国内市场萎缩,许多电力设计企业选择走出去,如何评价目前的国际市场环境,对此,电力设计企业应如何定位?
李爱民: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确立厂网分开之后,我国解决了缺电问题,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电力设计咨询行业队伍迅速扩张。2007年,电力设计乙级资质评估下放至地方,地方电力设计院大量扩张。乙级资质评估下放的四年间,电力设计院数量翻了一番。以广东省为例,一年就增加几十个设计院,现在广东电力设计单位达100多个。
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会有饱和,我们的设计施工能力也会有饱和。目前,电力设计施工市场还在增量中,但设计咨询行业应该重视存量市场。以目前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来说,电力设计行业应予以关注,但主导权还在于业主。
以水电为例,水电设计是龙头,以流域为单位,其项目工期长、各个流域条件不同、水电机组参数不同,水电设备制造跟着设计走。相较于水电设计,火电的设计院数量更多,标准化也更多更细,且设计跟着制造走,同质化竞争更厉害。国外多是设计制造一体的工程公司,而我国电力行业的制造、建设、运行标准不同。目前各院的发展不平衡,如东北地区电源项目,江苏、浙江电力设计院受到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本地市场萎缩。各电力设计院战略定位多为咨询公司或者工程咨询公司。
目前,国内的总承包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拿到总承包项目的多在非电行业。电力设计院走出去多为“跟团”,如跟着设备制造厂商、窗口公司等。以电力设计企业走出去的经验来看,有实力的电力设计企业熟悉商务能力和相关法律法规之后,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去。
话题四:
利用对标工作改造中国标准体系
记者:
中国电力企业正不断开拓海外市场,那么,中国和国际电力设计对标工作目前进展如何?
李爱民:
电力企业走出去会遇到中外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我协会开始承担翻译电力行业设计标准的工作,目前主要的标准已经翻译完毕,可供协会会员单位走出去使用。
从2010年开始,我们发现了新的问题,我国电力行业的标准体系是按照专业来分,如设计、施工、制造等,且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外的标准体系是分为标准和法规,其中,法规是强制性的,标准是行业协会制定的,且是推荐性的,这就与我国的标准体系有矛盾了。在标准体系的讨论上,争议很多,如将标准分为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相当于国外的技术法规,设计安全、环保、资源等)和协会标准,取消行业标准,企业可以有自己的标准,但要高于国家标准,国标之外的标准选择由市场决定。但目前我国行业标准各出各门,难以推进。
在目前我国的标准体系不能参照国际惯例的基础上,我们就必须找出国内外标准的差别。对标工作于2011年启动,目前已经有23个组的对标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17个组的标准已经验收完毕。每个专业的对标工作有些不同,但基本覆盖了国际标准、国际组织标准、当地通用标准,基本能够满足电力设计企业走出去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希望通过对标来改造我们的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