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的攻坚战,让碧水蓝天成为江苏环境的新常态。”在26日上午开幕的江苏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对生态文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除了雾霾天,水污染也成为今年委员们关注的重点。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林柏泉就建议,及时调整和完善水质监测指标体系,建立用水终端水质检测机制,将提前防控与终端检测结合。
去年底,南京自来水中被检测出含有抗生素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南京水务集团紧急回应称,“供水水质完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106项指标(注:106项指标中不包括对抗生素的监测指标)。”“国标不检抗生素”的回应也引发舆论哗然。水质检测,究竟该检哪些?
“水污染事件中,对于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数量和污染物危害等都具有极高的不可预测性,所以水质检测体系不应当是静态不变的。”林柏泉建议,根据实时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水质检测指标体系,例如根据最新的科研成果,调整原有但不适宜的指标数值。另一方面,也可增加之前未考虑到的指标,将与老百姓生命健康紧密相关的指标纳入检测范围。“比如像抗生素问题,就应该加进去。”他说。
除了完善出厂指标检测这样的提前布点防控工作,林柏泉也提出,要建立用水终端水质指标检测机制。“水在自来水公司内检测正常,并不能保证在到达居民家前不被污染。”他建议,可以根据市、县辖区或小区内人口数量,采用抽检方式,在水务人员上门查表收水费时,定期检测居民家中的水质质量指标,并及时发现问题,上报相关组织、单位或部门,确保用水终端的水质安全,构筑好最后一道保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