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是关系民生的“温度计”,更是检验城市管理水平的一道“考题”。为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乌鲁木齐市以“煤改气”为契机,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抓实抓细,推动供热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由原先的“粗犷式”改变为“精细化”,有效提高了供热行业的整体供热质量和服务质量,实现了供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全方面地为民生“温度”做努力。
提高热度体现政府温情
2014年12月12日,在西后街装潢公司家属院403室,市热力总公司用户服务中心技术员宋永欢手中的测温仪显示22.4℃。住户孙菊英说:“这两年家里温度都挺好的,比往年要热一些。”
供暖温度透出民生温度。乌鲁木齐实施“煤改气”后,不仅提高了保障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居民的供热质量。
“千方百计,保证老百姓家要热起来,家家户户温度不能低于20℃。”2011年12月22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市委书记朱海仑主持召开供热保障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改善民生、保障供热工作。
以前首府采暖期室内温度标准为18℃±2℃,即最低达标温度为16℃,现在提高了4℃,达到20℃,这也是我国北方城市中的最高供热标准。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为了更好地执行此项温度标准,2013年9月1日实施的《乌鲁木齐市城市热力管理条例》中,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首次予以明确:首府采暖期室内温度标准不低于20℃。
提高4℃的背后,是城市供热保障能力的提高,更是各级供热管理部门和供热企业付出的辛勤努力。
目前,乌鲁木齐市城市供热体系已经实现了二次跨越的变革。第一次变革是将原社会分散锅炉房和自采暖燃煤小锅炉进行拆除,采取集中供暖的方式,由大型燃煤锅炉房集中进行城市供热。第二次变革是调整供热能源结构,采用燃气锅炉全部替代燃煤锅炉进行清洁、高效供热。
截至2014~2015年度采暖期,全市共有供热单位230家,燃气锅炉房475座,供热面积1.75亿平方米,换热站1614座,换热站从业人员6500余人。
“煤改气”工程实施后,首府供热管网实现了互联互通。一旦出现故障,可实现随时切换,提升了供热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制定燃气锅炉房布点方案时,乌鲁木齐专门对一些管网末端的区域,有针对性地增加燃气热源点,进一步提高了供热能力和供热效率。
随着热源生产设备的更新,一次能源利用率由原燃煤锅炉的80%提升到燃气锅炉的92%以上。
2014年,乌鲁木齐市针对上一个供暖季暴露的问题,开展了老旧供热管网系统节能改造工程,对337公里一次、二次老旧管网进行了改造,是我市历年来投资规模最大、改造范围最广、惠及居民用户最多的一年,使179个片区20万余户居民享受到民生工程带来的成效;对177个换热站进行温控节能改造;全市供热单位也自发投入资金近3亿元,用于夏季检修和技改,保障了采暖期供热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对服务品质最好的检验是实践。截至目前,市级供热监督热线接到的市民电话量与往年同比下降了30%,投诉量下降约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