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市長王安順代表市政府向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報告政府工作。
全市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首次與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目標相吻合,均為7%,從推動首都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角度看這個數字,
我們可以想見,站在新起點的北京,正在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在“增效提質”的路上大步邁進。
報告概述
昨天,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共11次提及“新常態”。在2015年七大方面重點工作,其中六項工作中緊扣“新常態”的提法和部署。報告通過精准的概括,把六項工作和新常態緊密聯系起來。理解“新常態”的深刻含義,成為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抓手”。
報告中首先把“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落實四個中心的新定位、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新目標”作為總要求“貫穿於全市各項工作中”﹔對於第一方面的重點工作“積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報告明確提出這項工作是北京“適應新常態、落實新定位、邁向新目標的必由之路”﹔第二項工作深化改革開放則是適應新常態的動力源泉﹔第三項工作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它是上述“三新”(新常態、新定位、新目標)的根本舉措﹔第四項工作是構建“高精尖”的經濟結構,而這項任務正是在新常態中的核心任務﹔第五項工作完善城市發展格局,報告稱此項工作是適應新常態的重要支撐﹔第六項工作是全力破解城市發展難題。這是適應新常態、落實新定位、邁向新目標的迫切需要。在報告最后總結中明確提出,“新常態帶來新機遇,新定位開啟新征程”。
報告解讀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調研員韓孟: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常態是從國外引進的一個說法,主要指世界經濟增長恢復緩慢,走出困境也較為艱難,再加上全球的環境問題和資源問題,世界經濟需要轉型到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具體到中國,韓孟認為新常態包括了經濟、政治、法律、人與自然等很多領域,單就經濟方面來講,主要包括經濟增長速度適度調整,更突出經濟質量內涵和可持續發展。
“對經濟的考核過去經常用GDP、物價、就業、進出口這些數據來衡量,新常態中對政府的考核標准也會發生變化”。韓孟舉例,“世界經濟增長看中國”這種說法一度很流行,由於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原有的靠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的模式難以為繼,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終結了,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節能減排的綠色增長。韓孟認為新常態面臨新任務,需要從戰略選擇、頂層設計到技術路線都加以貫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