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将成为绿色建筑盛行之年,实施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近日从有关途径获知,绿色建筑分为设计和运营评价标示,广东目前有188个绿色建筑,获得运营评价标示的不到10%。相关专家建议为了更好地发挥绿色建筑的功能,除了好的前期设计还需要后期的运营维护。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助理教授Salmaan Craig博士日前在广州的一个绿色建筑论坛上介绍了他所研究的可呼吸绿色建筑。人所能感受的热特点是类似一缕清风,这样可以应用到工作场所和外部环境,比如说在冷冻天花板中,利用螺旋几何的冷冻面积,20℃的水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4℃。城市也可以靠这种热量驱动力去调节,例如在大楼的缓冲区搜集冷凝水进行浇灌。绿色建筑的关键是用温水降低表面温度。
而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黄健翔博士也在该论坛上与大家分享了高密度城市微气候管理和测算。他谈到了自己的“city comfort+”研究,利用了对热环境辐射、通风做测算,局部污染做测评,可以运用到日常监控、用户流量气象服务。他表示人工热源是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可以改造现有住宅通风和能耗,用绿色植被改善街道尺度舒适度,以及利用城市风能等。
来自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葛曹燕分享了绿色建筑工程运行调研分析,她表示目前全国有接近2000个绿色建筑,广东省有188个。目前绿色建筑分为设计和运营评价标示,能获得运营评价标示的不到10%。这表明应当从技术集成走向运用集散。她还分享了调研的案例,有些绿色建筑因为后期物业者进行了二次装修导致通风系统的堵塞等,强调了好的前期设计和后期运营维护应当有好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