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深圳市目前已建成投入运营的焚烧发电厂有7座,全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7875吨/日,焚烧处理率51%,发电装机总容量145MW,发电量约11.6亿度/年,总规模居全国第一。7座焚烧发电厂之一的宝安区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甚至荣获全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第一个金质奖。
化解“垃圾围城”难题
深圳人创造的全国第一,可谓一抓一大把:城市生活质量全国第一,平均工资全国第一,城市人均GDP第一,高科技产值第一,IC设计业产值全国第一,国际专利申请全国第一。这些“全国第一”,固然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的成就,值得深圳人骄傲。媒体报道的这个垃圾焚烧发电总规模全国第一,同样值得骄傲。因为它显现了深圳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自觉,让人人嫌弃的臭垃圾变身为宝贵资源,卓有成效地化解了众多城市头痛不已的“垃圾围城”难题。
“垃圾围城”是世界性难题,更是发展中的中国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挑战。有资料披露,从2004年起,中国城市垃圾生产量就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从那时至今,全国约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其中1/4已无填埋堆放场地。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2020年城市垃圾产量分别达2.6亿吨和3.23亿吨,全国垃圾产量将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长。
各地因此纷纷发生垃圾围城的危机,这其中就包括深圳。号称“花园城市”的深圳,垃圾产生量1979年只有7.5吨/日,现在已增长到1.5万吨/日,增长约2000倍,预计2015年更将达到16500吨/日。可以设想,若非有7座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营,每天焚烧处理垃圾7875吨,深圳现在恐怕早已成为一座垃圾城,臭气熏天、蚊蝇蔽日,城市生活面临诸多不便。
追求垃圾无害化处理
然而,深圳不能满足于垃圾焚烧发电全国第一。深圳的垃圾焚烧处理率只过一半,虽然超过了国家专项规划提出的东部地区城市到2015年垃圾焚烧处理达43%的目标,但还有近一半的垃圾不得不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这离深圳自己提出的全量焚烧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对于人多地少的深圳尤其是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虽然焚烧发电是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可取方法,但焚烧发电也必须遵循优先次序原则,即“减量——再利用——再循环”。这决定了垃圾焚烧发电必须以源头减量、垃圾分类为前置条件。可不得不承认,即便居民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的深圳,健全严格的源头减量、垃圾分类也没有真正做到。这事实上增加了以合适温度焚烧处理垃圾、更有效地降解有害物质的难度,使垃圾焚烧不排放有害物质难以完全让人放心。
深圳可以也应该在垃圾焚烧发电全国第一的基础上,追求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更高目标:一是因地制宜,向世界发达国家学习,寻求更多更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避免另一半非焚烧处理的垃圾继续大量占地;二是政府担起责任来,下功夫在全市建立与推行有效的垃圾分类制度,为全国做出表率;三是建立严格的焚烧发电公开透明与监督管理制度,确保焚烧发电卫生、安全、可靠,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