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记者来到辽河油田兴隆台工程技术处一探究竟。在辽河油田马65侧井作业现场,作业工王四明在操作室里轻轻按下处理按钮,油管就顺着滑道自动送到吊卡处,自动上卡、顺利下放,各道程序井然衔接,井场内没有一丝油污落地。
“以前国内的修井作业都是人工操作,工作环境恶劣,危险系数大,劳动强度高,生产时效低。 ”望着眼前这台机器人,兴工处处长范玉平很是兴奋,“这是国内首台自动化修井机,它由辽河油田兴工处与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合作研发。它的研制成功,既解决了上述问题,又填补了世界自动化修井技术空白! ”
在作业现场,带领团队结束了当天第三次技术调试后,沈阳新松机器人项目开发负责人刘海刚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告诉记者,这项技术于2007年开始设计,历经3年多的科研攻关,今年初投入加工制造,10月中旬进入模拟试验,明年3月将“正式上岗”。该套设备能连续24小时工作,使“劳动强度降低60%,综合作业时效提高30%,用工量减少50%”。
修井机器人的试用,在节省能源、减少污染、降低成本之际,更让作业工从高强度工作中解脱出来。尤为重要的是,“自动化操作实现了作业工人的本质安全。 ”据介绍,目前辽河油田有小修队伍200余支,而全国的总量则达到4000多支。有专家预见,这项目前已拥有4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知识产权的技术进入推广使用后,“将使普通常规修井大步迈向高科技自动化,带来的必将是一场修井技术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