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上海权威部门了解到,2014年,上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5%以上,降幅比预定目标高出八成。同时,上海完成燃煤锅炉替代1675台,比目标任务高出四成还多。
取得如此成绩,不是目标设置得低,而是上海转型得快。在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下,经济增速与生态环境之间,早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保卫“水清天蓝、城市宜居”的“必答题”。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者,上海责无旁贷。
既然追求绿色增长,就必然要向“黑色GDP”说不。2014年,上海在国内率先对高载能行业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同时还实施差别化电价政策,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调整转型。能效不达标的企业,甚至难以在上海立足。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耀新告诉记者,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执行严格标准,再结合差别电价等措施,预计将带来200万吨标煤的能耗减量,为其他行业发展腾出空间。
为配合节能减排,既要有正面引导,也要有底线管理,做到奖惩结合。一方面,上海积极用市场手段鼓励节能减排。2014年,燃煤电厂获得环保电费12.6亿元,城市排水设施使用费收取23亿元,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补贴8.4亿元,清洁能源替代补贴1.9亿元,各项补贴政策进一步挖掘了减排潜力。另一方面,上海市对于环保实行铁腕执法。截至2014年11月底,上海市环境监察机构处罚违法企业1727户,处罚金额共约9207万元,分别同比增加了32.2%和53.7%。
“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确保减排任务完成,在环境问题上,依法治理决不手软。”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说,要配合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同步提升,把节能减排工作当作重中之重。
节能减排还需有破有立,如果关停并转不达标企业是“破”,那么通过技术革新降低能耗就是“立”。目前,我国用电量仍有四分之三以上来自煤电,降低煤电燃耗意义重大。为此,上海申能外高桥第三电厂通过持续创新,连年保持发电煤耗的世界纪录。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该电厂机组投运4年,节标煤200多万吨。2014年10月,外高桥第三电厂成为“国家煤电节能减排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