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子?分类?你看看这垃圾箱里,都是乱丢的!”日前,在四川成都青羊区方池街,环卫工王国强分别取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箱内的垃圾袋,指着混杂的垃圾对记者说。
国家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已有十余年,成都市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主城区“试水”生活垃圾分类已有两年,但实际推进工作却十分艰难。生活垃圾依旧处于从垃圾箱“直奔”处置场,无论焚烧还是填埋,最终全部“大锅烩”的状态。
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由于处在垃圾分类前端的市民分类意识不强,同时处理终端的分类回收再利用体系还未建立,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已成为一道难解的“二元方程”。
“分不开”的分类垃圾箱
在王国强敞开的两袋垃圾里,废纸巾、各类塑料制品、餐盒、方便筷子等各色垃圾混杂,全无分类痕迹。他告诉记者,自己从事环卫工作14年之久,除看到街上的分类垃圾箱数量不断增长、外观设计愈加显眼外,箱里的垃圾在分类方面“没什么长进”。“全城的分类垃圾箱里面大都是这样,没办法!”王国强感叹。
分类垃圾箱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前端环节,此时公民的自觉分类意识十分关键,然而现实情况却不乐观。2012年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对1000户普通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所形成的《成都城镇居民日常垃圾处理行为调查》报告显示,89.6%的公民明确知道“应该垃圾分类”,但在“如何分类”、“自己是否分类”方面,绝大部分被调查者都很茫然,仅不到16%的居民会自己进行分类。
据王国强介绍,成都市街边垃圾箱一天会进行3次清理,所有垃圾将在各区固定收运点集中送往处置场,整个过程中垃圾不会再进行二次分拣,直接进入终端处理环节,“社区内的居民生活垃圾情况也差不多。”王国强说。
“就现在而言,分类垃圾箱更多作为宣传推广窗口存在,社区内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已在部分区域内开始试点。”成都市城管局环卫处负责人陈明表示,尽管生活垃圾缺少统一的二次分拣环节,但成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在垃圾收运之前已自行进行了一次分拣,还有的零散收荒匠也承担了部分分拣工作。
终端处置环节“大锅烩”
在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长安垃圾处置场,即使进入冬季,依旧是绿树环绕、青草依依。站在垃圾填埋场对面的高处眺望,千余亩填埋场呈大片墨黑色,只有边角一隅呈花色。成都市长安垃圾填埋场生产技术科江信冬告诉记者,墨黑色处是垃圾填埋后覆盖的土工膜,起控制病原菌扩散、垃圾臭味散发以及防水渗的作用,“花色”部分是刚进场还未填埋的垃圾。
据了解,成都现有一处垃圾填埋场,三处焚烧发电厂。主城区每日生活垃圾产量约为9000吨,其中1/3左右进入填埋场,剩余部分全部用于焚烧发电。洛带垃圾焚烧发电厂是三处发电厂中容量最小的一家,与长安垃圾处置场相邻。该厂副总经理胡红英介绍,该厂每日处理垃圾最大容量1200吨,日均发电1.2万千瓦时,可满足近4万户居民用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填埋还是发电,垃圾都以“大锅烩”的状态进行处置。“终端处置环节的生活垃圾中可能还存在着有害垃圾,或者可回收的塑料制品,但是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在终端的分类工作。”陈明说,即使要分类,很多人对怎么分、分几类还不完全掌握,现有规定中的个别地方还有待完善。
根据我国现行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评价标准》,废日用小电子产品、废灯管、废日用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物质均属于有害垃圾。然而,在200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又提出与上述物质有关的日常生活垃圾可以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国家规定地方垃圾分类可按本地区垃圾特性和处理方式选择分类方法,但现在成都市的地方分类标准还没有形成。”陈明说。
“垃圾银行”试解分类难题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秘书长王吉位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我国90%以上可利用的废弃物被填埋或焚烧掉,而要实现再生利用的前提便是垃圾分类。
如何才能解决生活垃圾分类面临的现实难题?一些专家提出,这不仅要“政府重视,财政投入,科技支撑,文化引领,民众参与”五手联动,更需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文化、教育等手段多管齐下,共同推进,以此实现全社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
全盘规划很重要,但陈明认为,更为关键的是如何打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无缝对接。一些地方的垃圾分类工作正从这个角度尝试破解这道“二元方程”。
2011年,成都市锦江区开始试点垃圾分类,政府公开招标环保企业参与垃圾分类,最终“绿色地球”中标,并获得政府的资金政策扶持。自2012年开始参与锦江区垃圾分类工作,通过两年多的试点运行,初步建立起“签约注册、垃圾积分、积分兑换”的运作体系,居民称之为“垃圾银行”。
该公司通过为社区居民在手机上安装一款绿色积分软件,居民将生活垃圾按要求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送至社区分类垃圾箱,并贴好公司事先发给居民的专用二维码,公司人员便在称重后扫描二维码记录,积分便自动积累在手机软件中,居民可随时自行查询,同时还可用积分向该公司换取日用品、绿色产品、话费Q币充值、公益渠道捐赠等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