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十条”即《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有望2015年发布。《土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制定工作,目前已经修改了30多稿。这份计划将是全国第一份土壤治污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它将制定从目前到2020年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在2014年2月,环保部已经发布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等5项污染场地系列环保标准。
相较于2004年从业单位仅1000多家、年收入4572亿元,十年来环保产业年收入增长了近6倍,从业单位增加了23倍。
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社会群众环保意识的觉醒,也得益于相关法规和政策的“推波助澜”,“十二五”时期正是环保领域推进政策体系、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时机。
根据环保部印发的《“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要求,以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环境保护、环境应急管理、核安全、化学品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重点,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生态补偿、环境税等环境经济政策的试点工作。
环境保护领域最重要的法制推进工作,当是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出台。2012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进行首次审议,备受关注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正式进入修改、审议的程序。随后,在长达近2年的时间里,历经四次审议后,新的环境保护法最终确定下来,按日连续处罚、信息公开,公益诉讼等规定成为新的亮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常一部法律的修改三审通过就可以付诸表决,需要经历四审才最终敲定的情况并不多见,一方面体现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一方面表明在某些领域的分歧较大。
为了更好落实新环境保护法中的相关政策,2014年10月,环保部拟订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和信息公开等4个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副主任王凤春表示,未来还有一系列配套规定需要及时出台,包括农村农业环保、生态保护、生态补偿、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等方面以及涉及环境保护的司法解释,有些涉及区域污染综合防治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修复等内容。
同时,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部署,已明确的68件立法项目中,包括修改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等11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正处在环境保护政策顶层设计快速推进期。王凤春介绍,《大气污染防治法》2014年底要上常务会议审议,其修改是2015年的一项主要工作,其他领域也都在作准备。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介绍环保工作重点时多次强调,以向污染宣战为重点,打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在土壤、水等领域,按照要求将编制出台水十条和土十条。
2014年2月,周生贤在北京主持召开环保部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送审稿)》。相比于大气十条和水十条,土十条的编制、出台前路并不明朗。王凤春说,“土十条更复杂一点,现在还不是很成熟。”
有业内专家告诉,土壤污染治理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治理,涉及责任认定、资金、技术和政策法规等众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土壤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政府、市场和公众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对公众来说,大家对土壤污染的认识比起空气污染来说还很欠缺,许多人分不清常见的污染物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