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12日正式通水。此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然而作为发展共同体,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匮乏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当日,民盟“2014生态北京论坛———南水北调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民盟北京市委委员以及京津冀地区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南水北调进京津契机,更加科学利用、保护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带动京津冀地区生态一体化。
“北京水源地是河北,天津又处于北京下游。统筹协调发展京津冀地区水资源问题是必由之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牟溥认为,为了维持经济的飞速发展,京津冀地区都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在优化水资源配置方面具有共性。
“抱团取暖”是大势所趋。牟溥建议,要以生态服务型经济带动京津冀水资源一体化发展。“向环境索取的传统经济要转型,发展中高端,无污染节水产业,并且要把农民转化为生态产业工人。”
专门从天津赶来参加研讨会的,天津师范大学城市环境学院院长王中良对天津水环境现状感同身受。“天津缺水到什么程度,污水都舍不得排放,要接着利用,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用污水灌溉的城市。”王中良认为不能就“水”论“水”,希望南水北调的水资源问题,能进一步扩大成为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的大课题。此外来自中科院以及北京水科院等部门的专家学者还从水资源调配、水环境改善等方面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如何协调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了解,“生态北京论坛”已成为民盟参政议政的品牌。民盟北京市委自2007年起围绕“生态建设”、“美丽北京”等主题进行多次专题研讨,连续成功举办4届“生态北京”论坛,并以此搭建盟内外参政议政平台、交流融合平台、调研成果转化平台,为推进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记者包松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