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治污环保迎接南水进京
自来水集团年节水7800万立方米
“无中生有”,“以少增多”,这样变魔术般的词语也可以用在节约用水上,依靠的不是魔术师的手法,而是高科技。既要利用好北京现有的水,也要对即将到来的南水精打细算,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可谓绞尽脑汁,用上了种种高科技,每年节水7800万立方米,按照去年日均供水量250万立方米计算,相当于节省出北京城区一个月的供水量。
“电子耳”监听漏水
除了为迎接南来之水而在南城建设的郭公庄水厂,北京在近10年来并没有新建大型水厂,但北京人口逐年增长,如何满足这种用水增长需求,除对原有水厂扩建挖潜外,“节约”二字成为关键。
目前,北京城区地下供水管线总长9000公里。有人说北京供水管网大多老化,其实不然。现有管网中相对较老的是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约2700公里管线,其余管网是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建设起来的,而且老旧管网中已有2200公里进行了改造,平均来算,北京的管网正是处于青壮年时期。
在这9000多公里的地下管网精细化管理上做文章,成为了节约用水秘诀。而要想节约,首先就要防漏。如今在城市核心区、重要部位的供水管线上安装了3000多个“电子耳”——漏水监测记录仪(见图)。这几千只耳朵,具有高灵敏度传感器,安装在供水管线上,能够自动采集和储存供水管线的声波信号,根据声波的变化自动识别是否存在漏点,并将有关数据每隔5秒向外发射信号。
有了这些“耳朵”,近三年来,平均每年主动检出管网破损隐患1600余处,节水3600多万立方米。
高科技“区域控压”
如果管网发生破损现象,有时水流会向上喷出十几米,简单地说,这就是水压的作用。由于北京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低的区域压力就会高,管网渗漏水量的概率加大;居民水龙头里的水太“冲”,也是没有必要的。现在,利用高科技手段,让自来水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水压,也就是“区域控压”,既能满足居民需求,也能达到节约的目的,每年可节水4200万立方米。
此外,市自来水集团还通过降低夜间供水压力实现节水,每晚12点到第二天凌晨5点左右,水厂的出水压力降低2米。别小看这2米,每天能省水8万立方米。
工艺排放水再利用
自来水从居民家的水龙头流出之前,首先需进入水厂进行加工处理,南水北调的长江水也是一样。自来水厂在生产水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工艺排放水,一般浊度较高,此前是被排放掉。为了不让这些水白白浪费,本市的所有地表水厂目前已经采用先进的处理工艺,经过絮凝沉淀、超滤膜处理等工艺,浊水被制成清澈的自来水,可为城区每天供水11万立方米,相当于110万人一天的饮用水量,约等于整个通州城区一天的用水量。长江水进京后即将通水的郭公庄水厂也具备回收工艺排放水能力,做到用好每一滴来之不易的长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