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废液进行提盐处理及综合利用一直是困扰煤焦企业的环保难题。
内蒙古乌海市榕鑫能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近2000万元的脱硫液提盐项目的试车成功,让这个令企业头疼的问题随之解决。
近日,记者来到市榕鑫公司脱硫废液提盐项目现场。见到记者,提盐车间段长秦立伟直入主题:“我们车间试运行阶段一切都十分顺利。”
说这话时秦立伟眉宇间透着自豪。
“在乌海市好多企业不是也上了脱硫废液提盐项目吗?”因为采访前有相关资料的准备,记者有些故意“打压”秦立伟的“士气”。
但秦立伟的“士气”没受任何影响:“你说的是脱硫废液提铵盐工艺。现在,乌海市一些焦化企业投资近千万元上马了脱硫废液提盐项目。这个项目虽然从脱硫废液中提取出了硫氰酸铵、硫代硫酸铵和硫酸铵3种化工产品,但由于硫氰酸铵价格上不去,硫代硫酸铵卖不上价钱,甚至有时根本没市场,又很难转化成其他产品,就形成企业新的负担。有的公司甚至要雇人花钱拉走,不然会造成二次污染而面临罚款。”
“那你们公司从脱硫废液中提的是什么盐呢?”因记者采访前准备“不精”,也只有现场“恶补”了。
“我们公司提取的是硫氰酸钠,现在的市场价大约在1吨7000元左右,别看只一字之差,可产品不同,价格和市场前景更是不同。”秦立伟说。
据了解,炼焦过程中原料煤中约三分之一的硫转化成硫化氢、氰化氢等硫化物,成为煤气中的杂质,空气中含有硫化物的焦炉煤气若不脱除硫化氢和氰化氢,会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作为冶金、化工燃料使用时,则会严重影响钢铁产品与化工产品的质量,同时生产过程中的含氰废水也难以处理。
“过去,我们公司在炼焦过程中对产生的脱硫废液的处理是像大多数企业一样作为配煤用水喷洒在煤堆上再回炉利用。这是一种笨办法,虽然解决了脱硫废液的去处,从表面看起来没有废液外排,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带有脱硫废液的煤进入焦化炉后,在高温下仍然转化成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含硫化合物,最终还是回到脱硫废液中。久而久之脱硫废液中的硫化物积累越来越多,不仅会降低脱硫效果,也会对生产设备造成严重腐蚀。”秦立伟说。
将脱硫废液做为配煤用水会产生二次污染,还会腐蚀设备,而传统的焦化废液提盐技术虽解决了从焦化脱硫废液中提取混盐问题,但提取的混盐随着下游市场的变化已经饱和,销售困难——如何处理脱硫废液的问题真成了榕鑫公司的“老大难”。
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榕鑫公司派出人员多方走访、考察和了解,终于在今年3月找到了一条既可以解决脱硫废液污染难题,还能让废液创造价值的“捷径”——投资近2000万元上马新工艺脱硫废液提盐项目。
“我们公司年产100万吨焦炭,每天产生的脱硫废液量为30~40吨。这些废液经过‘回炉’处理,会生产出3到4吨硫酸氰钠,按现在的市场价格计算,每天能赚2万多元,一个月下来就是六七十万元,用不了几年功夫,上马项目的本钱就可以收回了。同时,这个项目对于公司来说还有着‘隐性’效益。”秦立伟介绍。
三四年的功夫就能收回投资,光听这个项目实质上的效益已经让记者吃惊,而关于“隐性”效益更让记者好奇。
“提盐后的脱硫清液可直接回补至脱硫系统,可减少新水用量;脱硫废液不再以配煤用水的方式处理,焦炉中的硫少了,就不大量用碱;再比如我们的管道本来能用20年,但因为脱硫废液的高腐蚀性,用十几年就得更换。管道更换需要资金,更换时需要停产也会造成损失,而且更换时还很危险。省下的就是赚到的,这个项目中的‘隐性’效益不少吧?”秦立伟向记者认真解释。
听着秦立伟的介绍,看着眼前这个在偌大的公司中并不太显眼的车间,记者也有些兴奋——谁能想到这个占地面积不大的项目,却是一个点废成金,一举多得的环保“升级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