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入选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
11月20日,德阳市统计局公布的前十月经济数据显示,机械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连续4个月增速回落。
当然也有好消息。就在11月初,德阳市正式入选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将在2015年至2017年内获得中央财政约15亿元的奖补资金。
一石激起千层浪,负责牵头实施该项目的德阳市财政局里很热闹:“不断有电话打进来,都是咨询节能减排政策的。”德阳市财政局工作人员蒋枫说。
事实上,在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花落德阳以前,现有产业向节能环保方向演进已成为德阳工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但受制于行业整体疲软,转型升级步伐缓慢。
如今,手握资金与政策双重红利的德阳节能环保产业,能否彻底迎来转型春天?
遇冷:后黄金时代的产业低谷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特别是节能装备制造业,德阳早已起步。2010年,德阳曾提出规划,重点促进风力发电、太阳能、核电、潮汐发电、生物能、燃料电池六大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
支撑这一规划的,是德阳在能源装备领域的领先地位:全国40%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都产自德阳。2002年,德阳依托三大厂,提出建设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也开启德阳能源装备制造的黄金时代。
2008年加入东汽的西安交大硕士毕业生王振锋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几乎天天加班,千瓦级机组的产量连年递增,到2010年左右达到4000多万千瓦,从量来说已是世界一流。”
德阳经开区发改局发改和经济运行处处长雷霆回忆,他的一位朋友在2004年左右开始为三大厂配套螺丝钉,两年内座驾就从经济型小汽车换成了帕萨特。资料显示,2013年,德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05.6亿元,是2004年的5倍多。
“德阳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更是德阳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的合理路径。”德阳市经信委副主任李世琪说。
在这份雄心勃勃的规划提出后不久,经济下行压力和行业整体性疲软就为转型升级蒙上阴影。资料显示,尽管近几年三大厂在核电领域都取得不小突破,占据国内核电装备60%的江山,但福岛事件后核电突然遇冷,而传统装备制造领域则始终处于低位运行。
随着低谷期而来的,是降低的投资热情。李世琪告诉记者,尽管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项目都顺利在德阳落地并投产,但不明朗的经济形势还是让更多的企业选择观望。
期待:双重红利能否为转型“解冻”
今年,“史上最严”的减排新政《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出台,为占据大量国内市场的德阳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争取新订单提供了先发优势。
“之前生产的机组都需要分批改造。”王振锋为记者算了笔账,在节能减排的新标准下,一台30万千瓦机组的改造费用为3000多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还有改造空间的机组有百余台。
“不过,除了国内企业外,阿尔斯通等外企也加入了老机组改造的战场。”王振锋告诉记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技术水平将决定成败。
为此,东汽把更多精力用于研发更清洁高效、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五万千瓦燃机。“一旦研发成功,东汽将打开航空、舰船等更多市场,并填补国内空白。”这正是李世琪所期盼的目标:“在实现德阳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我们也能为国家节能减排提供先进技术和装备。”“先进技术、高端装备,这是今后园区企业发展的方向。”雷霆告诉记者,目前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困境,自主研发能力偏弱是重要因素。“不过,在现有情况下谈转型,资金是巨大压力,但不升级,企业的前途肯定是个问号。”
如今,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即将落地,雷霆的担忧也有望得到解决。根据初步规划,在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下,德阳将围绕主要污染物减量化、产业低碳化、建筑绿色化、交通清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服务业集约化等几个方面选择重点项目。
其中,在工业领域将围绕节能减排进行技术改造,并加快节能新技术的应用。“除了奖补资金,国家现有政策也将向相关领域倾斜。”李世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