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节能网

“表面处理行业人物风采”—赛维美刘日新

   2014-03-12 慧聪表面处理网2010
核心提示: 亲切的笑容,平易近人的微笑,优雅的谈吐,瘦高的个儿,朴实的眼睛里面闪着睿智的光泽,眼前的这位“高富帅”便是赛维美集团董事长刘日新。而这位董事长,也是中科院的博士后,学霸级的“好学生”
刘日新,博士,高级工程师。1965年11月17日生,湖南人

东北大学热能工程硕士;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学博士;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过程过程研究所)计算机化学博士后现任北京赛维美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目前主要从事热工过程模拟与优化控制、高效蓄热工业炉技术、热过程温度测试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完成科研项目多项,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中国专利4项。



总裁刘日新(左)

山沟里走出来的博士后

亲切的笑容,平易近人的微笑,优雅的谈吐,瘦高的个儿,朴实的眼睛里面闪着睿智的光泽,眼前的这位“高富帅”便是赛维美集团董事长刘日新。而这位董事长,也是中科院的博士后,学霸级的“好学生”。

谈及自己一路总来,从东北大学读本科硕士到昆明理工的博士再到中科院的博士后,刘日新对于自己的学术之路颇为得意。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高中毕业之后,随随便便糊里糊涂的便进了东北大学学习钢铁专业,本科读完紧接着又读了硕士。这位在当年便是学霸级的人物,硕士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昆明理工大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而当谈到自己为何会走上商路之时,刘日新依然露出他那亲切的笑容,自己当年到了昆明之后,对昆明的气候严重的不适应,再加上昆明交通闭塞,极为不便,回一次家相当的不容易。就是在这种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着在昆明理工把博士读完。读完博士后,他选择了离开昆明,来到了北京独自打拼。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也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到了北京之后,刘日新便到了中科院,而当时在没有经费,研究困难的情况下,研究员们只有自己寻找出路。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至今,刘日新还记得当年天津钢铁发现他的研究成果之后的激动心情。天津钢铁公司一直苦于机器操作方面的温度控制的不稳定,而他当时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一缺点。

他曾经打过这么一个有趣的比方,他说,这技术很有点像魔术,不知道的时候,觉得很神奇,知道了以后,就很简单了。他在宝钢一语中的,引起了一片哗然。可是,怎么观测呢?这在我国当时的钢铁行业里,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许多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去做了。就在大家一片茫然一筹莫展的时候,刘日新拿出了他的“黑匣子”:这个就可以!

马上,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它小小巧巧,貌不出众,名也没听说过。这个“黑匣子”的名称叫做“炉温跟踪仪”。它产自于国外,国内还没有任何一个产家生产。这是国内唯一的一台,刘日新把它租借了过来。于是开始检测,于是一片欢呼。

有句俗话说,任何事物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似乎冥冥之中有人在安排,一定要给他一个磨难。在检测过程中,突然中断,顿失欢呼。仔细一看,原来是这“黑匣子”坏了,出故障了,要看“医生”了。可是,请谁看呢?国内没有人生产,当然也就没有人能“治疗”。除非请国外的产家去!而要到国外去请,要花费多少金钱不说,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日。刘日新冒出了一身冷汗,这可是他没有想到的。

当然,活人不能叫尿憋死。刘日新不是随随便便就会叫困难吓倒的。他被逼上了梁山。求人不如求己。堂堂的中国人岂能叫外国人卡住了脖子!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自己来研发!

于是他亲自组织,亲自主持,亲自动手,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第一台国产的“炉温跟踪仪”终于在刘日新手中诞生了。

宝钢重新欢呼了起来。火焰在升腾,热轧火龙在歌唱。宝钢不仅全面采用了他的技术,并且成了他的第一个项目合作伙伴。

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我国的技术空白,而且为我国的钢材质量提供了技术保证,更主要的是,它成为了刘日新开创他人生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刘日新感慨万分地说,当年他在昆明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他的导师戴永年院士要他开发用手提着就可以卖好几万元的产品,他终于实现了。这里面体现的不仅仅是对老师的告慰,更是一种自豪和信心。

事业崭露头角

炉温跟踪仪的研制成功,为刘日新日后的腾飞插上了一双强健的翅膀,但也为他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有一句俗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如果单纯地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也许有一定的作用,但放在今天,放在各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行各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实在会误人不浅。

在上海,有一所全国著名的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它承担着研发战斗机的心脏飞机发动机的任务。同样,它也遇到了技术上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家们可谓绞尽了脑汁。这个问题不解决,发动机的质量就不能保证。发动机的质量不能保证,战斗机的性能就会受到影响,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军事工业,影响到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有一天,一位专家来到了北京,在一个展品中看到了刘日新的技术,回去向领导一汇报,领导便马上派人过来,把刘日新的技术引用了过去。

这一技术不仅运用到了战斗机上,而且还用到了航天的火箭上。看到我国的飞机在万里蓝天自由飞翔,看到我国的火箭在宇宙空间纵横驰骋,刘日新在自豪之余,还感慨万千,酒好也怕巷子深啊,你等着别人来找你,不仅延误了你自己迅速发展的时间,也同样延误了其他行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这首词当中这么写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是的,要只争朝夕!人生能有几回搏,怎能坐等光阴过?

不能坐等别人上门,要走出去,把自己的技术推广出去。

这发展的不仅是自己的事业,更是我们祖国的事业,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事业。

2002年夏天,刘日新走进了中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钢管生产企业——天津钢管公司。

刘日新的眼睛总是盯着最大。他上次盯着的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这次盯着的却是世界最大的钢管企业。从这“最大”二字,足可以看出刘日新阔大的心胸和高远的眼界。

据这家公司的总工程师后来说,这家公司成立十年来,也一直被这个瓶颈困扰着。十年来,他们跋山涉水,到处寻觅良方,可惜苦无良策。没想到,他们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良方,竟被刘日新送了过来。他们接到了刘日新写来的一封信,信里详细地介绍了他的技术。说他开发的钢管热处理炉温跟踪仪可以测试钢管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曲线和温度均匀性,可以为钢管热处理的工艺制定提供依据,信中说,这已经申请了专利,只是还没有在实际生产中用过。这可真是雪里送炭啊!总工程师马上马上发出邀请,邀请刘日新面谈。

双方一谈即成。不到两个星期,专项资金就批了下来,并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对热处理一套和二套的四台热处理炉测试温度曲线。一开始在温度传感器的选择上遇到一些困难,但最终获得解决。测试结果对热处理工艺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对新建热处理线的回火炉和淬火炉的长度比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后续热处理线的建设采用了测试的技术成果。到目前为止,天津钢管的一套、二套、三套、四套、五套轧管线,热处理一套、二套、三套、四套、五套都应用了他的炉温跟踪测试技术,实现了加热炉和热处理炉的操作优化和工艺优化。

最大就是最大,最大的效益马上就体现了出来,这一最大公司的成功,立刻让刘日新隔着窗户吹喇叭——名声远扬了。接下来,全国许多钢管企业闻风而至:衡阳钢管、包钢钢管、宝钢钢管、新冶钢钢管、攀成钢、太钢不锈钢管……

刘日新的事业如雨后的春笋蓬蓬勃勃地发展了起来。

    

东北大学与他的人生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总可以分为好几个阶段,其中,总有一个阶段对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个阶段对他整个的人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东北大学的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对刘日新的整个人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确切地说,整个起作用的是他所学习的热能专业。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呢?它是研究能源(着重于热能)的合理、高效、清洁地利用和转换的科学,研究和开发节能新技术、节能新工艺(流程)、新设备和新材料等,为开发高效的节能产品,淘汰低效、耗能高的产品奠定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热能工程专业主要有以下五个研究方向,分别是工业热设备工程、工业热过程理论和技术、燃料及其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工业热能系统工程、热能动力装置及燃烧过程。

简单点说吧,这个专业就是研究如何节约能源,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

中国只有这么大,地大物博早已经成为了历史。而且,据有关信息,我们在许多方面,尤其是能源方面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本来就不多,可是我们还在浪费。能耗高,环境破坏严重,产品质量事故频发……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动容,让每一个有志青年热血沸腾。

就是在这里,刘日新找到了他应该所从事的工作。

1986年,刘日新拿到了学士学位,同年,又以最高分考入了该校的硕士研究生。

他简直是爱上了这个专业!他已经离不开这个专业了。

1991年,他进入了昆明理工大学,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永年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在这里,导师对他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能研发出一种仪器,小巧、方便,能提在手里,又能卖几万块钱。十年以后,他实现了导师对他的期望。

1993年,进入中科院计算机化学开放实验室完成了他的博士后学历。在这里,他的方向是计算机网络。

颇为耐人寻味的是,他在大本和硕士阶段,读的是热工专业,博士阶段却到了冶金,到了博士后阶段,却到了计算机网络。看起来,他在调整自己的专业,其实,扩大了自己的专业范围,自己今后的发展范围就会越大。这个社会需要的是跨专业的复合式人才。这也就是人们所常说的宽积博发。

在这里,他又一次得到了合作导师许志宏教授的启发:作为一个学者,不能只是坐在书斋里,要走出去,要拿项目,要把你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转化为生产力。否则,你的研究就没有任何意义,你就会饿死。

这就是俗话说的,站得越高,看得越远,思考也更深刻。

毕业以后,刘日新谢绝了去高校教书的邀请,也放弃了去韩国继续深造的机会,而是留在了北京矿冶研究院,做起了自动化控制的研发,申请了一个项目,利用轧钢厂废弃的氧化铁皮来生产磁铁出口到国外。

不久,又调到了信息部工作,负责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这一些看起来都离开了他的本专业,但细细想起来,这一些经历都为他今后开创他自己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信息就是机会,信息就是财富。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以说,谁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谁就掌握了成功的命脉。

1999年,他离开了矿冶研究院,扑进了商海的大潮中。在这期间,他替别人卖过软件,推广过节能技术,为他回归本专业,打拼自己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2001年,刘日新借了8万元钱,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风趣地说,他可以说就是白手起家的啊。

这家公司的名称叫:赛维美高科技有限公司。

赛维(SMT),就是节能和自动化的意思。

他把热工和计算机联系到了一起。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他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宝钢,第二个项目就是天津钢管,接下来就是袋鼠冲锋连蹦带跳了。

他一边推广,一边研发,一边研发,一边推广。他在实践中检验他的研发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并研究出新的成果来,然后又把这成果推广到更宽更深的领域中去。

比如说吧,有一段时间,他研发的“炉温跟踪仪”一度在市场上遇冷,就在他苦苦思索寻找出路的时候,这跟踪仪在涂料行业里热了起来。原来不同的领域对跟踪仪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这种“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的现象给了刘日新一个很深的启示,我这个项目虽然是为钢铁冶炼而生,但不应该只为钢铁冶炼服务,应该走出去,把眼界放得更开阔些,把眼光放得更远大些。于是,他就像孙悟空一样,拔下一把毫毛喝了一声“变”,无数的毫毛变成了无数的小孙悟空向四面八方飞了出去。当然,飞向的目标都是高科技,都是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的行业。

比如,飞机的发动机,汽车的发动机、减速器、齿轮,比如高铁,铁轨、车轮、轴,比如手机的电路板,比如所有的电器的电路板,还有搪瓷、涂料、玻璃……

叫人想象不出,还有什么行业,什么产品可以不需要他的技术了!

这么多行业,这么多产品,都离不开他的技术。

还有什么能叫人如此地骄傲和自豪呢?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完成科研项目多项,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1,2).中国专利5项。

最可贵的是,他把他的研究成果非常广泛地运用到了生产实践当中,为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在向笔者介绍这些的时候,看了看表,说,他明天还要洽谈一个项目。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千里马,奔驰在祖国的万水千山之间。

九万里风鹏正举。

刘日新博士正踌躇满志。

长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时,和他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的企业已经遍布了全国各地,炉温跟踪仪也出口到了日本、印尼、印度、越南、伊朗、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

但是,他的目标还不仅在此,他的眼光已投向了更加深邃的远方。

和刘博士告别出来,已近半夜。宽阔的大街上已有些空寂,但灯火依然璀璨。

刘博士的车滑行向前,步步加速,驶进了那一片璀璨之中。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推荐图文
推荐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