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农业的命脉,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已可上天登月,深海探油,但是还不能制造水,虽然水只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况且空气中就有取之不尽的氧气。植物生长需要水,但需水数量之大也许超出你的想象。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的过程中必须经由肉眼看不到的叶子表面上众多的气孔向空气蒸发出水分。每生成一克碳水化合物就要蒸出一千克水。你如果每天吃一斤粮食,那是消耗了半吨水生成的。所以农业是用水的大户,要消耗全球2/3以上的水资源。
高新技术虽然不能造水但已有了许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扩展水资源的办法。比如微滴灌技术将水送至根系附近,使水滴滴入根使灌溉水的效率大大提高。这一技术已在我国新疆等地区大规模应用。又如人工合成的高分子保水剂,可以吸收超过本身重量1000倍以上的水。将其颗粒撒布根系周围,它所吸收的水分可供根系慢慢享用。这在干旱季节秧苗移栽时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污水净化和海水淡化是高科技扩展水资源的明显例证。城乡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都可以综合运用生物的和化学的办法除去对植物的有毒、有害物质用于农田灌溉。我国城乡污水数量很大,净化处理后再利用的数量还很小。近年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取得长足进展,用反透析和低温蒸发的方法已可使淡化的成本降至每吨6元左右,近于南水北调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至北京的成本。水库的水量有限,大海的水却是取之不尽的。“呼风唤雨” 是自古以来人类从空中调水的梦想。可喜的是它已在中华大地上率先成为现实。运用驱云的技术保证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会场鸟巢无降雨。通过向云层喷洒碘化银等的微细颗粒已在全国多地实现小范围的人工降雨。这是人类尝试调控天气过程的一小步,但已展现无尽的可能性。干旱使我们焦虑,干旱更应开启我们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智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