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节能网

能源互联: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

   2014-10-11 中国节能网2390
核心提示:在全球能源格局的急剧变化和地缘政治的加速角力中,能源发展从供需结构、生态平衡、国际政治等方面均面临着迫切的转型需求。
在全球能源格局的急剧变化和地缘政治的加速角力中,能源发展从供需结构、生态平衡、国际政治等方面均面临着迫切的转型需求。随着技术的创新发展、互联网时代对能源行业的深刻影响,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立成为未来能源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场能源革命将不可避免地到来,而电能将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并为这场革命提供新动力。

能源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运转的动力。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替代性燃料的出现和“能源的革命”。过去十多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甚至“全球互联”和“信息智能”被视为新的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加之“页岩气”革命和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全球能源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能源行业面临新机遇。

能源格局深刻调整下的转型之机

一方面,长期存在的化石能源供需关系正在发生着变化。尽管常规化石能源在未来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和海上石油正在为供应端提供越来越多的机遇,全球能源供应正呈现多中心的局面。发达国家的传统化石能源消费量趋于稳定甚至下降,特别是随着美国“页岩油气”革命,西半球油气产量迅速增加,而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对能源需求不断上升,全球能源需求重心逐渐东移。两方面综合结果使全球能源贸易流向和定价机制正在发生转变。历史表明,国际能源贸易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也创造新的市场和新的就业机会。能源格局的这种调整也必将是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随着发达经济体进入后工业时代,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步伐明显加快。为了应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传统化石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诸多挑战,在能源开发方面清洁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低碳化石能源逐步替代高碳化石能源,高碳化石能源洁净化利用。2011年,丹麦、西班牙、德国的风电电量已分别占到其用电总量的29%、15%、11%。2012年,德国光伏发电已占其发电量的4.5%。同时,在动力革命过程中,能源利用将以电为主要动力和燃料来源,最终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将占主导地位。事实上,发达国家电能基本上替代了天然气成为居民主要用能。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和电动车技术的创新,电能逐步替代石油作为动力来源已经不是幻想。

伴随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国际能源政治格局重组和分化加剧。能源从来都是一个政治问题,美国传统上对中东产油国和全球能源运输通道的掌控本身就属于国际政治范畴,俄罗斯也始终将“能源外交”作为与独联体、欧洲和亚太诸国进行政治博弈和经济合作的手段。饱受美国金融危机拖累和高度依赖俄罗斯油气资源的欧洲,深受能源地缘政治之压,目前正在加快能源升级,实现能源的长期清洁化替代成为这些国家的不二选择。在“美国能源自主”的背景下,其中东政策的转变、重返亚太的“再平衡”战略将使国际政治格局出现新一轮重组。与此同时,依赖能源出口重振大国威望的俄罗斯,不仅在全球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应对迟缓,也因“乌克兰危机”导致其油气开发长期战略——北极大陆架和致密油气的开发可能受挫。在遭受西方国家金融和技术制裁的情况下,俄罗斯能源“东向”政策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欧亚大陆整个地缘政治的走势。

技术进步加速能源革命

非常规天然气开采的技术无疑是过去数十年里能源领域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之一,由此推动的进步为全球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油气供给来源,获得了以前无法经济开采的油气。同时,精细化发展的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在勘探、钻井、开采和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技术的进步还降低了运输的难度和成本,液化天然气(LNG)的生产和贸易迅速增长,跨境大口径管道的建设和维护,都为全球天然气贸易量的大幅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技术进步还进一步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地位的上升。在目前国际能源格局的变化趋势中,以水电、核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相当迅速。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中循环再生,核能则具有能量密集、成本低廉和温室气体排放少等优点。

此外,技术的进步还将带来能效的提高。美国剑桥能源咨询公司指出,“能效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源,在应对能源需求增长的所有选项中,能效可快速最大程度地提供能源,降低能源成本,减少温室气体,增加能源安全”。提高能效,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依靠技术进步,比如照明技术从白炽灯发展到荧光灯,再到LND灯,除了日常家用,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也是提高能效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的进步将为能源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机遇。

大数据催生“互联网能源”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最近提出树立全球能源观,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统筹全球能源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从而保障能源的安全、清洁、高效和可持续供应。事实上,能源的生产、供应和消费应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集中与分布式相协调、多种能源相互融合、供需联动和高效市场化配置的现代化体系,通过互联网解决能源信息互通,促进能源交易方式向互联网模式转变,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能源效率,实现实时供需平衡。

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互联网已经深入到能源行业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油气、电力还是新能源,无论是能源生产、分配还是消费,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储存正变成行业的标准行为。而累积的海量数据,正成为新的宝库,有待于挖掘和运用,成为推动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能源行业的数据还存在数据量大,但数据分散、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重复等问题,但通过智能采集和分析诊断技术、分布式智能电网技术和能源智能管理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将逐步实现能源领域的大数据时代。

能源互联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家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可以概括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四个革命”是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一个合作”就是加强全方位国际合作。这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国策,为我国能源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需要认识到,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需要通过“能源体制的革命”来实现。长期以来,受制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保供压力,能源管理核心是供给问题。但基于“供给侧”的能源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型的需要,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一定意义上,能源体制革命是能源生产革命、消费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制度保障。必须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此外,还必须改革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和健全能源法制体系。

在这一背景下,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非常重要。传统的能源安全观是在浓厚的地缘政治因素环境下形成的,看重能源自给水平和获取能力。中国的对外能源合作局限于资源合作,如资源的勘探开发、储运和贸易,同时在资源的获取方面同欧美等能源消费大国进行直面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获得资源的成本和代价。而在美国能源自主程度逐步提高,对外油气依存度大幅下降,欧洲能源消费量区域平稳的情况下,中国的能源安全观需要有所突破。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指导下,从个体安全转向集体安全,在资源合作的基础上扩大技术合作和机制合作,在对外竞争的同时加强内部协调,通过一体化合作、多边合作等实现全球能源安全。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推荐图文
推荐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