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钢数百亿元贷款全面逾期”的消息在钢铁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中钢集团随后明确回应称消息“不属实”,但同时也承认存在应回笼资金未按时到账的情况。
今年9月19日,原中钢集团党委书记和副总经理徐思伟接任贾宝军出任总裁,这是自2011年以来中钢集团第二次换帅。
而在发展非钢产业成为企业救命稻草的趋势之下,中钢集团能否借换帅和发展副业走出困境令人关注。
对此分析师表示,发展非钢产业虽然能够缓解一时之痛,但是长远看来,还是难以治本,“中钢集团借换帅为求脱困未免强人所难,此前中钢最大的悲剧就是‘回报不及预期’,而且未来中钢的发展仍然难以脱离钢铁业务,指望发展副业来填补主业的窟窿,不乐观。”
积重难返 回报不及预期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钢集团欠贷涉及包括中行、交行、民生银行、工行等9家银行,共780亿元,不过中钢集团方面否认此事。随后工行、民生银行等均否认相关数额。
对此工行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中钢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在工行的融资余额占中钢集团全部金融机构融资余额比重不足1.3%,目前工行相关融资均未违约。”同时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也声明,关于民生银行对中钢集团有75亿元贷款的消息不实。民生银行对中钢集团没有授信,只有个别分行对中钢集团旗下经营良好的当地子公司有少量授信,目前这些子公司经营正常、还款付息正常。
不过这并不能掩盖中钢集团所处的困境,身为国资委旗下的大型央企,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中钢集团资产总额为1101亿元,负债总额为1033亿元,负债率为93.87%;所有者权益仅为67.5亿元,未分配利润为-109.93亿元,经营性利润亏损15.95亿元。众所周知,银行贷款对资产负债率的最低要求为70%,而中钢集团高出将近24%,这也体现出中钢集团资金链上存在隐患。
对此张琳表示:“之前中钢集团的几个大项目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公司并购山西钢厂和投资澳大利亚中西部矿如今看来都可称作败笔,雪上加霜的是中钢集团又遇上钢铁熊市,导致积重难返,回报不及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中钢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可谓是“过山车”式的走势,2003年,中钢集团销售收入只有130亿元,2004年到2007年连续突破200亿元、300亿元、600亿元、1200亿元整数关口,四年增长867%。原中钢集团的总裁黄天文也曾自豪表示,中钢市场影响力也明显提高,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中钢集团由2003年的第150位上升到了2008年的第33位。
可始料不及的是,中钢集团业绩随后就出现了滑坡。从2010年到2012年间,因为受钢铁业下滑的影响,中钢集团净利润显示连续三年亏损。
不仅如此,中钢集团旗下子公司也是举步维艰,作为中钢集团旗下上市子公司中钢吉炭,今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6.92亿元,同比去年减少4.32%,净利润为亏损2.42亿元,同比减少34.01%。“中钢吉炭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已实施完毕,公司原来的全部经营性资产和负债已经置出,中钢设备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已经注入公司,中钢吉炭方才得以摘星脱帽。”张琳表示。
就在此时,中钢集团再次换帅,在钢铁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能否借此重获生机,走出泥潭仍是未知之数。
两次换帅 发展副业需时间
钢铁行业如今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33家钢企营业收入总额为6451.25亿元,而去年同期为6702.49亿元;在净利润方面,33家钢企净利润总额为21.08亿元,去年同期为37.31亿元,这两项降幅分别为3.75%和43.5%。
而就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中钢集团四年内已经两次换帅。2011年国资委[微博]免去原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职务,原武钢集团副总经理贾宝军临危受命,接任中钢集团总裁。但仅仅过去三年,国资委人士前往中钢集团宣读了免去贾宝军中钢集团总裁一职的决定。 2011年换帅如今已成为失败之举,而再次换帅对中钢集团而言有何效果值得关注。
对此分析师表示:“换帅带来的成效主要还是跟领导人的决策有关,中钢集团想借换帅让集团短时间焕然一新,难度很大。毕竟无论是谁来掌管中钢集团,在行业整体利润低下这个前提下,想背着包袱想脱颖而出,未免强人所难。”
而在中国钢铁行业依然处在寒冬之时,钢企通过发展非钢产业来自救常被提及,这对中钢集团是否就能算是一剂良药呢?
分析师还表示:“中钢集团将来可能通过把经营不好的业务删减整合来改善集团目前的困境,在钢市低迷的大环境下,发展非钢产业虽然是钢企赚取利润,弥补亏损的必要途径。但是中钢集团发展副业肯定要有一定基础或者平台,而且一旦离开钢铁,在其他行业中捕捉商机,渴望‘危中求机’也需要时间。中钢集团是否愿意耐心等待还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