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被污染过的土地是否只能惨遭遗弃?或许不用那么悲观。自然界最重要的污染物分解者——微生物已逐步被运用到治理土地污染中。
媒体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土壤污染修复“大餐”开席后,微生物修复技术日渐受到重视。在河南和江苏,受污染的地力下降稻田经过微生物修复,基本恢复了耕地功能。
“微生物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污染物分解者,微生物修复技术被公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修复技术。”9月27日,土壤修复专家、北京三色微谷集团董事长王立平对本报记者说。
新兴环保技术“变废为宝”
河南省濮阳市有一块被当地人称作“老水淹地”的土地,那是中原油田开采过程中形成的2.9万亩油区石油污染地,多年来无法耕作。
几年前,河南省地矿局地质环境调查院承担了这块地的土壤修复技术研究项目。研究人员以微生物修复技术为主,利用植物的协同作用,与自行研制的营养液相配合,辅以物理和化学法。最终,这块土地石油污染物降解率达到85%,含盐量降低85%,治理后的土地基本恢复耕地功能。
江苏盐城市新洋农场之前也有一块受污染和地力下降的稻田。2008~2010年间,科研专家对这块地施用微生物菌剂进行修复,结果显示:在同样中等偏下的地力条件下,分蘖肥和穗肥每亩平均少施5公斤,每亩有效穗数达23.09万,比对照田增长了18.28%,每亩单产达到678.54公斤,比对照田增产15.47%。
在各类环境要素中,土壤是污染物的最终受体,大量水、气污染陆续转化为土壤污染,损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等特征,其对人类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
今年4月17日,我国首次公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其中,镉、汞、砷、铜等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
一些地区,粮食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十分严重。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世元介绍,全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有5000万亩。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土壤污染总体上呈加剧趋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污染与控制研究室李发生研究员说。
中国土壤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也表示:“我国土壤污染比其他国家都要严重,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
与土地污染伴随而生的问题是,如何治污。“与大气、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几乎没有起步,总体差距较大。但一旦市场打开,规模将远远大于大气和水污染的治理。”在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说。
修复后“镉污染区”稻米可上餐桌
不过,通过微生物修复技术,原本受污染土地的作物也并不再那么危险。
今年3月,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公布的最新结果也显示,通过微生物修复,可使镉污染产区稻米上餐桌。
王立平此前曾带领科研人员在河南兰考进行过试验,使用“三色原菌剂”的示范组平均亩产达到了507.5公斤,地块土壤细、松软、通透性好、层次分明,且长在土壤中的小麦根系比一般的多一半,须根长而粗。未使用“三色原菌剂”的地块平均亩产量只有355公斤,比示范组平均每亩收益少225.6元。
他说,这项科技成果已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新疆、湖北恩施、福建、江苏等20多个省、市、县进行了9年多示范推广,建立多个种植、养殖、水产等农业项目示范区,水稻、蔬菜、果业项目不仅可恢复土壤活力,还可增产15%~80%。
据专家组介绍,佛山金葵子植物营养有限公司研发的微生物产品“金无踪”,能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离子形态,降低重金属的活性,消除重金属对农作物的毒害,降低农产品的重金属含量。经检测,在中轻度污染的稻田土壤里,稻米镉含量降低幅度达23%~57%,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政府的研发投入仍偏弱
除了农业领域的土壤污染修复外,微生物修复的领域还十分广泛。
如果海洋上发生原油泄漏污染,物理方式是先用围栏将泄漏的石油围住,阻止其在海面扩散,再吸附回收。围栏应具有滞油性强、随波性好、抗风浪能力强、海生物不易附着等性能,但大量投放成本相当高。
如果采用化学方式处理,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可能变成另外的化学衍生物。而采用微生物修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中科院微生物所的研究显示,某些天然存在于海洋或土壤中的活体微生物及其本身产生的活性物质酶类,通过生物化学反应,可以将石油的主要成分烃类物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完全消除污染物,不会引起二次污染。与物理、化学方法相比,它对人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小,且费用仅为传统物理、化学处理方式的30%~50%。
2003年年底发生在西班牙海域的“威望号”油轮断裂事件导致7.7万桶燃油泄漏,石油泄漏处理公司研制了多种强降解能力的商品微生物制剂,制造成干粉末状,使用时溶于水中或直接播撒在石油污染物表面,以去除石油污染。
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金池教授等人研制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帮助植被恢复。他们筛选出5个生命力超强的土壤微生物菌种,和土壤、种子混在一起,往裸露的岩壁上一喷,一年后就能长出一片绿色,三五年后还能郁郁葱葱。张金池介绍,这项技术成本在100~120元/平方米,一年后就是一片绿,三五年后仍可实现90%以上的绿化覆盖率。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多数人对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缺乏了解,目前这项技术及产品的推广难度较大。“我们研发的产品销售还比较困难,眼下主要是向农民租地或教农民施用,并承诺保证他们有收益,示范给他们看。”王立平说。
从国家层面上看,一方面是土壤污染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则是土壤污染的防治和修复技术落后。
本报记者从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拿到的《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综合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环保技术研发(不含环境友好产品)占营业收入(不含环境友好产品)的3.2%。环保技术研发以研发单位自有资金为主,政府投入仅占7.9%。尤其是政府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领域的研发投入偏弱。
该报告称,水污染控制技术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为当前我国环保技术研发的主要领域,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辐射污染防护技术研发薄弱。
然而,2011年前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相关产品和服务占其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60%,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相关产品和服务占30%,而我国的上述两个比例分别约为80%和10%,具有充分的不同污染要素间产业结构调整空间。
上述报告介绍,我国近期将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未来几年土壤污染防治产业发展重点主要是土壤环境、受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