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深入开展工业节能诊断,促进工业企业、园区节能降碳、降本增效,是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清单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4〕275号),组织开展年度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
一、“精准把脉”,诊断服务助力工业节能降碳
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对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进行了工作部署。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组织社会多元技术力量在全国各行业及重点领域实施节能诊断服务行动,推动形成“先进领跑”“标准约束”“监察执法”“诊断服务”多轮驱动工业节能降碳新模式,为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有效推进节能服务企业、节能技术装备供应商等与工业企业、园区紧密对接,帮助发现短板弱项,为先进节能降碳技术、装备和管理模式进入工业企业、园区注入新动能。特别是,针对企业主要用能设备的诊断服务,分析评估能效水平及运行效果,提出设备升级和优化控制建议,有效促进工业企业、园区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
二、“照方开药”,工业节能诊断成效显著
一是各地扎实推进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近年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积极组织落实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如,北京市面向在京所有生产制造的制造业企业和市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免费开展绿色诊断,根据被服务对象的规模和服务质量,对绿色诊断服务商给予资金奖励。内蒙古推行“能效诊断+改造升级”模式,加强重点行业和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应用实施等。
二是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力量持续壮大。各地服务机构、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以及高校院所广泛参与诊断服务,加快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实现广域深度渗透。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平台上开展自声明的服务机构已达1145家,一大批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企业认可度好的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机构竞相涌现,行业从业人员数量逐年攀升。自2019年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以来,有数十家服务机构累计服务工业企业数量超过100家。服务机构充分应用诊断结果,帮助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累计签订超过万项节能服务合同。
三是工业企业、园区积极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升级。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累计组织为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数据中心等行业领域2万余家企业开展服务,提出改造措施建议5万余项,全部实施后预计可实现年节能量8500万吨标准煤。以数据中心为例,根据服务机构提出的建议,中国移动(广东东莞)数据中心开展气流组织优化、空调群控AI调优等,对9台离心式冷水主机实施变频改造,预计可实现年节能量2000万吨标准煤。
三、“守正创新”,构建多轮驱动节能工作体系
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61家节能诊断服务机构,为90余家工业园区以及近1900家工业企业实施节能诊断,涉及近千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0余家绿色工厂以及近百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覆盖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电子、数据中心等行业领域。
一是聚焦中小企业、工业园区节能降碳。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60%以上的GDP、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园区作为工业企业和基础设施集聚的平台,是统筹推动园区内企业间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纽带。2024年诊断工作继续面向“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并将工业园区纳入服务范围,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专业能力,深入挖掘节能降碳潜力,提出可复制易推广的节能降碳解决方案。
二是带动节能服务提质增效。第三方诊断服务机构为工业企业、园区能效提升工作“精准把脉”“照方开药”,是推进工业节能降碳的重要措施。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从近400家机构中“优中选优”,遴选出61家承担2024年度国家重点节能诊断任务的服务机构。充分发挥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技术装备提供商等各方力量,推动形成节能诊断、技术改造、结果评估的节能服务闭环,持续提升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水平。
三是发挥市场机制推动节能降碳。坚持市场导向是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的基本要求,必须推动诊断服务与现实节能降碳需求的有效结合。进一步完善以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指导,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集团积极配合,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具体实施,工业企业广泛参与,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加速转向市场主导的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体系。以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为契机,鼓励企业与节能服务市场化组织、节能技术装备提供商等对接,积极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