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光伏发电、风电跃升为我国的第二、第三大电源,成为电力装机主体。可再生能源清洁替代进程持续推进,发电量占比超过1/3。
在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电网随之迎来了新的发展形势。“未来,光储融合发展大势所趋,储能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关键。”在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看来,光储融合发展将促使光伏成为完美能源,实现与电网友好互动。
光储是一对孪生兄弟
“光伏和储能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兄弟。此前,光伏发电装机体量,对电网的影响可以忽略。如今,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装机电源,预计未来装机容量将继续提升,如此大规模的光伏电力并入电网,对电网是一大挑战。”晶科能源储能产品中心总经理吴殿峰说,“为解决光伏电力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储能必不可少。光储融合发展可有效拉平光伏发电曲线,与电网实现匹配。”
钱晶认为,新发展形势让“光伏+储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双碳”目标的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给光储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发展空间,也给光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基于对未来市场的研判,晶科进军储能领域。在今年的国内外光伏展上,晶科展出了最新研发的全新一代大储系统蓝鲸SunTera 5兆瓦时源网侧储能系统。去年,晶科4吉瓦时储能系统产线投产。截至目前,晶科发布了覆盖源网侧、工商业和户用侧的全面储能解决方案。
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指出,2024年全球市场对光伏产品需求量将持续上升,预计全年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约为492吉瓦至538吉瓦。钱晶表示,全球市场对光伏需求稳步增长,对储能的需求也将随之上扬。新能源电力渗透率较高的地区需要储能来平缓可再生能源电力对电网的输出,储能需求旺盛。
融合发展打造新优势
吴殿峰认为,晶科在光伏产品制造方面经验丰富,在精细化制造、数字化工厂和质量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体系。“进军储能业务后,我们可以将这些先进制造和管理经验引入到储能产品生产中,形成新优势。”
钱晶强调,“研发一代,量产一代,领先一代”,这不仅是晶科的研发理念,更是晶科的优势。降本增效是新能源产业的永恒主题。作为一直专注于光伏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的企业,公司的业务领域正不断拓宽。光伏业务也将为其他新业务提供支撑,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钱晶表示,晶科在追求降本增效的过程中,始终专注于改善工艺、控制良率和产能利用率。“在良率方面,目前晶科的TOPCon良率基本与PERC持平,稳定在98%至9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产品效率的提升可谓水到渠成。“任何一项新技术,早期效率提升较为缓慢。随着流程熟悉度不断提升,改进空间开始显现,促使产品性能也快速进步。经验是最伟大的财富,生产数据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发展空间。”钱晶说。
2023年,晶科营业收入达1186.82亿元,同比增加43.55%;归母净利润约74.4亿元,同比增加153.2%;毛利率为14.04%,同比提升3.59个百分点,其中光伏组件毛利率为14.43%,同比增长了3.82个百分点。
“从公司主要财务指标来看,今年将会继续实现增长。未来,储能将和光伏一样,成为重要板块。”钱晶说。
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晶科光伏、储能产品订单开始放量。日前,晶科宣布,历时18个月,公司N型Tiger Neo光伏组件产品出货量突破百吉瓦大关。同时,晶科储能解决方案不断落地希腊、阿联酋、德国等市场。
钱晶提出:“经验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言。出货量、安装量越大,我们的养分越充足。对于下游终端来说,这就是我们的竞争力。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光伏+储能’有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
吴殿峰表示:“全球光储融合发展迅猛,这一发展趋势和我们的愿景相契合,我们希望通过提供清洁能源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为实现可持续未来作出贡献。展望未来,从技术角度来说,光储融合不仅是物理上的简单叠加,将更多体现在光储联合优化控制上,特别是智能控制技术。储能需要具备调节电网频率、电压等功能,还需要实时地监测电网状态。这种技术发展趋势将成为未来核心,也是我们正在布局和发展的重点技术路线之一。”
钱晶称,未来,新能源一定是数字化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助力可再生能源供需的平稳协调,不仅让电网具有弹性,同时也能监测用户端的用电行为。这些都可能演变成新的商业模式,让绿电用得起、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