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光伏分布式电站前景看好,却难让企业真正尝到甜头,这种现象与能源与消费革命很不协调,并引起质疑:光伏分布式电站能否作为我国实现能源和消费革命、振兴光伏、拉动内需的突破口?
光伏新政推行以来,曾经预期分布式电站将在拉动内需、振兴光伏产业方面发挥破冰作用,但迟迟未见其崛起。
因循守旧和既得利益干扰着光伏市场化的走向。目前,对分布式电站,特别是屋顶项目开发的热度大减,一些地区变相拿土地等资源作牺牲品,盲目搞规模化的冲动有所抬头。
究其原因,多方在理解新政、把握大局和执行能力上亟待提高,而对能源革命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是基本原因。
以能源与消费变革为中心
“第三次革命”袭来
能源革命的形成条件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需求,清洁能源生产力的发展,网络智能管理手段的具备。
能源革命,是文明消费决定生产的方向、水平和能力;决定资源的配置利用、资金的投入效益以及生产流通的组织方式。
我国能源革命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土地、阳光、资金的有效利用与现有的资源配置的突出矛盾。它决定了光伏产业的振兴必须优先发展光伏分布式屋顶电站。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制定了政策的大方向,但由于在认识上停留于对国外现有经验的“拿来主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能依照国情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从而使得制定的目标成了“纸上谈兵”,但这是初始阶段很难避免的。
所以,光伏分布式电站如今几乎变成了“烫手的山芋”,闻着看着“好吃”,但很少能让人真正尝到甜头。
剖析问题之前,我们不妨梳理一下能源与消费革命究竟将带来多大的科技突破、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变革?而这一切与光伏产业的现状,以及当前分布式电站紧迫的建设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光伏正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基石。一般说来:人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第三次革命的时代标志特征为:
1、能源的取得利用方式节约清洁型,并力求通过再生性和可持续性的科技生产达到资源消耗最小化,能源生产消费过程也力求无污染和安全无害化。
2、以能源产业的科技突破和产业升级带动所有关联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调整,促进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消费的理性文明,可持续发展。
3、充分利用现代电子网络和智能管理技术,实现生产消费的紧密结合,统筹兼顾的市场调控,消除中间环节的寻租空间,以理性的市场流通,合理地调动社会广泛参与,共享发展成果。
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以上标志性的特征衡量,我们不难梳理出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制约关系来看,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利用大国,且能源利用基本上以电气化为主。
电力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目前却主要依靠不可再生的煤炭和石化资源,付出极大的环境代价。这些资源因其不可再生性而日益匮缺。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已不容许这种电力生产模式延续太久,能源消费革命提出了不同的选择。
再者,由于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并走上世界前列,在清洁能源电力的发展上,我国已在科技领域有所准备,并具备了相当的产业基础。
这一点,从欧美国家当前对我国实施光伏“双反”就可以得到有力的反证。近年来,欧美国家光伏电力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光伏产品和相关技术的支撑,而且,在欧美本土光伏制造产业历经几年的发展后,中国光伏产品仍具有不容忽视的竞争力。
这对羽翼渐丰的中国光伏产业不正是大好机遇吗?
以下几个方面基本上已得到公认:首先,光伏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相对较少,降低能源生产对地质和生态的影响,不以宝贵的生存资源换取能源消耗。
其次,就电力生产的安全性进行综合比较,纵观能源生产消费的历史,煤炭石化能源曾以突出的供需矛盾激荡起巨大的市场风波和社会乱象,而光伏发电就不会造成这样的影响。
与此同时,人们曾一度对光伏发电上网调控的安全性存在着疑虑,但随着智能调控的科技进步以及欧美对分布式电站的推广,这些疑虑已日见消散。近些年,欧美国家的光伏发电占比在不断提升,但至今尚未听闻因光伏上网造成灾难的报道。
欧美分布式电站突飞猛进
引发我国光伏规模化反思
需要说明的是,光伏在新能源发展中地位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几年分布式电站在欧美国家运行良好,特别是家庭屋顶式电站。
当然,无论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在荒漠地区建设电站,或者是利用建筑屋顶建设电站的发展模式,这都是可行的。
可是,屋顶分布式电站的发展模式在解决电力与民生需求、能源与环境保护、人居与资源分布等诸多矛盾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欧美国家采取了统筹的办法和适当的措施,克服了其低效难以降本、不易调控、难成规模等种种不利因素。
欧美国家积极有效的财政扶持政策激发了光伏电力需求,带动起智能网络的科技进步,从而达到了“聚沙成塔”的效果。例如,近年来德国光伏发电系统安装量的上涨基本上靠的是屋顶分布式电站的建设。而美国近几年光伏发电的发展也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分布式屋顶电站的发电量已超过光伏发电总量的80%。这充分说明发展光伏产业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在于如何因势利导,实现合理选择。
然而,当前我国在发展光伏产业的问题上面临两难困惑:重点是放在大型规模化电站建设,还是将分布式屋顶电站建设作为重心?
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将大力发展分布式电站的政策文件流于形式,可是在具体运作、目标推进上向光伏电站规模化建设模式倾斜。
在不少地区甚至是模糊或偷换了分布式电站的概念。于是,不管振兴光伏的口号喊得多响,我国光伏产业至今仍难以摆脱严重失衡的问题。于是,被扭曲了的光伏规模化带来的依然是:光伏的规模化不见配套效益,巨额投资却难见回报,因而渐渐失去金融支持。
可是,当前一些地区仍盯着电价补贴,跟风而上,争大项目,圈地引资,几乎把分布式电站作为虚招,晃了一枪,就丢在一旁,仍在变着法子搞“规模化”。
走出“规模化”误区
科学发展分布式光伏
光伏产业一旦背离了理性消费、统筹发展、量力而行的原则,往往会演变为对规模化的扭曲追求,并造成建设问题和经济损失等负面效应。
扭曲了的“光伏规模化”背弃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原则。一、合理利用阳光资源;二、节约土地的原则;三、理性电力消费、综合利用能源,四、最大化降低成本。
排斥分布式光伏的做法实际上是排斥靠科学与网络形成的新型规模化。其当前的突出乱象是:盲目地在东部地区建设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在西部地区,对小型家庭屋顶光伏系统不屑一顾。如果任这种做法泛滥,我国分布式电站建设的预期可能落空。
为此,必须从根本上消除扭曲光伏规模化的根源和土壤。
首先,必须强调发展光伏必需优先利用闲置屋顶资源的原则,对荒漠和其他土地、水上开发的大型光伏项目必须严格论证、有序开发。
就人均占有率而言,我国的土地资源远低于欧美国家,在家庭分布式屋顶电站的开发上也已远远落后。在我国,以土地资源的优惠政策吸引光伏开发项目的做法并不鲜见,这便是光伏界的“土地财政”。一些地方政府在闲置屋顶资源的利用上不下工夫,但利用土地来招商引资却十分卖力。
近来,一些省市屋顶资源的利用动静不大,同时,拿出几千亩土地大建光伏的消息却不断传来。在难以实现发展光伏的政绩目标时,一些地区不惜以优先利用荒地、滩涂为借口,拿土地作诱饵,招商引资,因为卖地建大规模光伏要比开发屋顶光伏更容易上规模。
于是,土地实惠加上电价补贴自然会激起投资冲动。但是,这种冲动表面光鲜,实则贻害无穷。首先是对土地资源的糟蹋。事实上,一些土地的价格被压得很低,几乎白送,有的开发商甚至把土地以各种借口进行投机。几年来,有些人拿光伏作幌子投机,给光伏事业的形象造成巨大损坏。
近一步说,即使在地广人稀的西部,也不必急于开发目前算作荒漠的边远土地而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据调查:西部开发中,在戈壁荒原上星罗棋布的绿洲城镇、农场矿区周围待开发土地十分丰富,如从发展家庭分布式入手,和土地综合开发连成方阵,积少成多,形成规模性开发,条件十分优越。这不仅节约投资,而且可以解决荒漠开发的人力配备、移居等难题。所以,如果这些偏远地区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能够启动,就不必舍近求远且不合时宜地搞荒漠开发。更何况,谁能说,今天的荒漠不是未来的宝地和绿洲呢?
当然,扭曲的规模化带来的恶果远不只是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践踏。不顾阳光资源条件,贪图眼前的电价补贴,急功近利地在不适宜开发的地区硬上大项目,也给长期的经济亏损埋下隐患。
好大喜功地抢上光伏项目往往会造成市场竞争乏力;盲目冲动则会造就“烂尾工程”。我们应当摈弃这种被扭曲的规模化理念,而这也恰恰告诉我们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需要理性的思维。
第三次革命的基础是能源的理性开发和利用。它要靠清洁能源的发展和石化等其他能源的洁净化生产变革形成的互补效应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实现,电力的理性消费意义重大,智能化的网络输送和调控管理也必不可少。在这两点上,如果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模式利用得当,将牵一发而动全局。
如前所述,建筑屋顶是光伏发展目前最方便且最廉价的土地资源。我国的民居建筑80%以上为民众私有。发展光伏不仅牵动着民众的电力消费结构,而且,还能会让绝大多数民众从关注自有闲置资源的利用而更加关注光伏的开发利用和推广价值。加之,民众是电力能源消费的最大群体,也是其他社会生产消费的最终承受者。于是,民众发展观、消费观的更新,将会开启能源理性开发和消费的闸门。
民众直接参与了光伏的生产消费,不仅可以打开清洁能源的消费市场,也可连带增强清洁电力能源的开发和生产动力。同时,非理性的消费和非洁净的开发生产也失去了市场和支撑。
改变这种局面,建立电力智能化传输、调控的新科技网络系统必不可少。该系统随着光伏分布式兴起而勃得到突破和推广,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不但可以解决分布式电站零散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与其他能源的互补性调节,以较低的成本解决供电稳定性难题,激活其他能源以更高的洁净化入网竞争。
由此可见,分布式光伏电站之对于第三次革命的破冰作用,就在于它打破了阻碍新能源发展的电力固有格局,且需要通过低成本的互补性调节来实现。
我国环境治理、产业调整、民生改善已进入向更高层次攀登的新时期。这尤其需要统筹谋划、科学实施,和谐发展。当前,光伏产业振兴十分重要,国家也出台了扶持新政和电价补贴等。但仍然纠结的是:扶持新政迟迟没有拉动电力理性消费,激发社会民众投资光伏的热情,电价补贴也未能投石激浪。显然,问题是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只有选准突破口,才能打破僵局。
能源理性消费和生产推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离不开光伏产业的振兴,就我国当前来说,振兴的起步亟需依靠发展光伏分布式电站来突破。这是历史和现实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