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脊梁的人永远挺不起腰,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永远没有脊梁。”格力前董事长朱江洪的这句话成了格力的格言。依照这句格言的指引和要求,格力在实现“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转向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转向中国品牌”之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绩。
2014年3月,经专家组鉴定,由格力自主研发的“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及冷水机组”再获“国际领先”认定。这是在离心式冷水机组项目上,继温湿度独立控制高效离心机组、永磁同步变频离心机组、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组之后,格力获得的又一项“国际领先”科技成果。
2013年,格力以170亿元的品牌价值夺得胡润品牌榜“2013家用电器品牌价值排名”第一名,并以1200多亿元的年度营业总收入,成为中国首家净利润和纳税同超百亿元的家电企业。
如今,在巴西、巴基斯坦等国家,格力已经建立起国际化生产基地,在国际市场正逐渐成为好空调的代表,甚至欧美这些“苛刻”的市场及产品使用者们,也都正在逐步认可格力品牌。
向“创造”转型的全新魅力
自3月12日以来,一条由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共同出演的广告亮相央视,格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品牌魅力得到近乎完美的彰显。广告主推产品正是格力中央空调新品——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其最大特点是将大型中央空调机组与“取之不竭”的太阳能结合,实现“中央空调不用电费”的承诺。
画面中,两位商业巨子语气轻松的调侃。王健林面露疑色,笑问董明珠:“听说中央空调不用电费?”“是的。用太阳能。”董明珠一如既往的从容,简洁回应。王健林随即欣喜地表示“那我每年可以节约电费10亿元”。
在中国家电业,格力自创建至今一直是技术创新的标杆企业。格力对技术创新的重视源于其十多年前的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2001 年,为获得中央空调多联机技术,时任董事长朱江洪带着 5 位工程师赶赴日本,想直接购买对方的技术,“一亿元不行,我花两亿元,实在不行就 3 亿元,超过 3 亿元我都愿意。”但令朱江洪意外的是,日本工程师听后大呼一声:“你要买?这怎么可能,我们研发花了 16 年呢。”最后对方连散装零件都不卖。
那次闭门羹的经历激起了格力决心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野心。
此后的一段日子被格力称作“卧薪尝胆”,没有图纸、没有技术,所有难关都是由自己的技术人员攻克、解决。值得欣慰的是,研发时间比日本同行足足少用 15 年。随后,格力中央空调逐渐实现了一拖六、一拖八等多联机技术的突破。
几年过后,戏剧性的场面出现在珠海。先后有3 家日本企业到格力考察,并恳请并购合作,与之前不同,这次坚持“拒绝”态度的是格力。
为了不断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格力每年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超过销售收入的 3%,是中国空调业界技术投入费用最高的,仅2012年,格力电器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就超过40亿元。目前,格力组建了一支拥有外国专家在内的5000多名专业人员的研发队伍,成立了制冷技术研究院、机电技术研究院、家电技术研究院、自动化研究院 4 个基础性研究机构,拥有400 多个国家实验室。
格力对产品创新的要求一向很高。“我们现在生产的产品,同等条件下节能40%,攻克中央空调领域的多项世界难题,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让我们的产品获得更广阔的销路。”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说。
数据显示,2013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1200.3亿元,同比增长1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13亿元,同比增长46.5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成为中国首家净利润和纳税同超百亿的家电企业。
这样亮眼的数据自然是获益于格力电器对于技术创新的推崇和坚守。从2012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1赫兹变频技术,到此次发布的磁悬浮离心压缩机技术……格力电器正以稳健的步伐引领着全球制冷行业的发展方向,并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让“中国制造”散发出转型升级的全新魅力。
让“速度”焕发高品质的光彩
在中国企业界,格力是“中国速度”在家电领域的一个典型缩影。格力电器组建于 1991 年,把一条技术落后 10 年的组装线,年产 2 万台空调的小厂,改造成为家用空调年产能超过 6000 万台,商用空调年产能 550 万台的全球空调业巨头,格力仅用了23年。
速度和质量对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等重要。如今,跨入“千亿”门槛的格力空调成为品质的保证,与当年朱江洪时代格力进行的以质量为中心的全面整顿密不可分。
有一次,格力公司将生产出来的窗式空调从珠海运到厦门,当时没有高速公路,路途颠簸,运到当地一检查,里面的铜管、连接管一半断掉了。路况只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产品设计不科学、不合理,质量不行。为此,朱江洪颁布了《总裁 12 条禁令》,列出最容易出现问题的 12 条,这是谁也不能触碰的高压线,违反其中一条,一律予以辞退或开除。还制定了“八严方针”: 严格的制度,严谨的设计,严肃的工艺,严厉的标准,严密的服务,严明的教育,严正的考核,严重的处罚。
为了加强质量整改工作,格力成立了质量督查组,专门监督检查各环节中的质量问题,员工们戏称为“质量宪兵队”,朱江洪亲自担任队长。他要求质控部对于质量不合格的空调产品用大锤砸烂,并把一柄大锤挂在质控部门口,以示警醒。格力的检验员直属总部质检控制部,检验员有权在认定产品不合格的情况下,叫车间停产。
“要让消费者觉得买格力的产品就是买放心、买舒心。”这是格力衡量产品质量的准则。格力的产品一直超过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比如空调噪音的国际标准,是低于 42 分贝,格力把标准从 42 分贝提高到 20 分贝。“企业标准,就是消费者认可的标准,市场接受的标准。这才是最好的标准。”这是格力的质量理念。正是凭借着近乎苛刻的质量理念,格力在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上举措不断,底气十足。2005年,格力电器打破空调行业“整机一年包修,主要零部件三年包修”的国家标准,推出“整机六年免费包修”,同行纷纷宣布跟进。
2012年3月,格力电器宣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格力变频空调实施“两年免费包换”。免费包换从1年升级到2年。有业内人士表示,格力电器提出售后“零服务”,折射出对其产品的充分自信。买空调,首选格力,已经成为老百姓的共识。2005年至今,格力空调产销量连续9年领跑全球,用户超过3亿。速度和质量的有效结合,在格力身上得以完美展示。
对于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她认为,一个好的企业就应该是只有油门没有刹车。有的时候企业要转型升级,但转型升级不应该影响到发展,否则就不叫转型升级。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趋于缓慢时,需要调整一下发展思路,但不能因此而影响整个业绩下滑。
面对格力今年一季度68%的净利润发展增速,董明珠提出,格力要把地基打扎实。地基包括制度建设、核心团队的建设以及现在比较流行的互联网思维等方面的管理升级。
以“品牌”实现着国际跨越
如同苹果“创在美国,造在世界”,格力也一直以成为“世界的格力”为发展目标。早在10多年前,别的企业还热衷于向世界简单输出传统的“中国制造”产品时,格力却已经开始致力于将“中国创造”的价值输向国际市场。
2001年,格力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已经在巴西竣工投产。2006年,格力宣布在巴基斯坦的空调生产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两年后,越南生产基地也竣工投产。
与多数企业海外投资不同的是,格力海外生产基地主要以输出技术和管理为主。在董明珠看来,贴牌是在缺乏核心技术的前提下,依靠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超长的加班时间和默默无闻的产品,创造着艰难而痛苦的财富积累。
坚持自主品牌才是格力的选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之时,有的企业因为找不到订单而苦苦挣扎,格力却在此时拒绝了有着百年历史的欧洲厨电品牌伊莱克斯数百万台套的空调贴牌生产订单。董明珠曾表示,格力在海外的发展,是想输出好的产品和品牌,让全世界的人都信赖格力空调,就像人们信赖奔驰、宝马汽车品牌一样。
2012年3月,格力企业形象片在“世界十字路口”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上亮相。董明珠强调:“我们的产品不仅要大量出口,而且要被国外当作高档产品。”
对品质的坚持成就了格力在海外市场的成功。2013年,尽管国际市场乏力,格力海外销售额依然达200多亿元,成为屈指可数海外市场增幅达20%的家电企业。不仅如此,格力中央空调还得到了众多高规格国际赛事的青睐,连续中标2010年南非“世界杯”主场馆、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配套工程等。
今天的格力,以“自主创新,自我发展,自有品牌”为发展思路,致力为“中国创造”贡献更多的力量。正如董明珠所说,“优秀企业的竞争对手是自己,格力家用空调做到市场百分之四五十的份额是消费者投票的结果。梦想靠实干完成。一个国家只有通过实干才能进步,一个企业只有通过实干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增长。格力的脚步还在向前迈进,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脚步同步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