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2016年一季度我国核电运行情况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一季度全国累计发电量为13551.4亿千瓦时,30台运行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70.62亿千瓦时,约占全国发电量的3.47%。核电累计发电量比2015年同期上升了34.22%;累计上网电量为438.63亿千瓦时,比2015年同期上升了33.75%。虽然核电发电量、上网电量比同期数据均有较大增幅,但1月至3月的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及核电设备平均利用率较低。而核电上网消纳问题已从原来的东北地区有所扩展,尤其是应电网要求降功率运行和停机停堆。
《报告》显示,一季度红沿河核电厂1、2号机组的设备平均利用率为44.98%和61.59%,而3号机组的数据仅为14. 53%。其原因,红沿河核电厂1号机组1月全月应电网要求降功率运行,2月下旬至3月底进行了换料大修;2号机组在春节期间应电网要求停机备用,其余大部分时间应电网要求降功率运行;3号机组在1月至3月有约两个半月处于季节性 停运状态。
福建宁德核电和福清核电在运共五台机组的设备平均利用率均没有超过75%。其中,宁德核电1号机组数据仅为52.77%,福清核电1号机组的数据仅为54.79%。《报告》称,宁德核电厂1号机组1月大部分时间应电网要求降功率运行,2月初至3月上旬应电网要求临时停机;3号机组1月应电网要求降功率运行,1月底至2月下旬应电网要求执行计划性停堆。福清核电厂1号机组2月初至3月初应电网要求停机,其余大部分时间应电网要求降功率运行。
此外,海南省刚刚投产的1号机组在春节期间应电网要求降功率运行,2月下旬至3月中旬进行了停机小修,设备平均利用率为57.06%。
今年两会期间,中广核董事长贺禹等多名核界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应更好地发挥核电在推动实现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应有作用,从政策上明确核电按基本负荷方式运行,确保核电满发、多发。贺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技术和安全上讲,频繁参与负荷调节将增加机组控制难度,加大人为失误风险。控制棒在堆芯内移动会引起反应堆功率分布的改变,进而导致堆芯局部区域温度升高,如果控制不好会影响燃料元件可靠性。另一方面,这将影响设备可靠性,导致非计划性停机停堆概率增加。
核电机组功率频繁调整时,控制棒与驱动机构、导向管之间存在着磨损,这种磨损使得控制棒的可靠性降低。
从经济角度讲,基荷运行可以提高燃料利用效率。核电的换料周期相对固定,一般都是连续运行12个月或18个月换一次料。在这个周期中,无论机组满发、降功率运行或停机备用,到期后都要求更换核燃料。在运行过程中频繁降升功率会导致燃料燃耗不充分而产生弃料。同时,弃料的增加,也增加了后端乏燃料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从环保角度讲,基荷运行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1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每年可以替代标准煤24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585万吨。核电多发电意味着化石能源的温室气体相应地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