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侧近岸处的水面上各排列着四五根绳子,中间用竹桩和白色的浮球固定。在河中央,每隔一段距离,也可见到一个个用竹桩和浮球围成的圆形绳圈。圈子里面也平行排列着一根根绳子,所有这些绳子上都种植着一种叫狐尾藻的植物。这种植物本月初“下水”,它们褐色的根茎顶端已长出新绿嫩芽。这是昨天记者在位于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东侧的樟头直江上看到的景象。
记者从绍兴市水城办获悉,根据《绍兴市狐尾藻污水治理技术推广工作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摸排,我市狐尾藻治污技术首批推广应用试点对象已经敲定,全市共有147处,涉及三大主要区域。畜禽养殖企业方面,全市共有12家养殖场被列入首批试点名单,具体是柯桥区1家、上虞区4家、诸暨市6家和滨海新城1家。其中柯桥区的绍兴绿理成农业有限公司、上虞区的上虞富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滨海新城的宝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是所在地区的藻源培育基地,将全力保障藻源供应。目前“富强农业”已建成70亩藻源繁育基地,“绿理成”和“宝仔”也已完成工艺方案设计。上虞区另外3家养殖场中,一家已开展试种工作,另两家正在进行前期准备。诸暨6家养殖场中,有两家已开始试种,剩下4家还在做前期准备。
河道水域方面,全市114条共计140公里的河道将“喝”上狐尾藻治污技术推广应用“头口水”。截至目前,多个市级部门和区、县(市)已开展种植试点。其中上虞区试点进度最快,已在9条、10.26公里河道试种狐尾藻。其次是袍江开发区,已在包括樟头直江在内的多条河道试种9500平方米。“根据计划,我们还将在商贸区块的13条垃圾河里种植狐尾藻。”袍江水利站工作人员介绍。另外,市水利局也在鉴湖、大环南河等4条河道试种狐尾藻2000平方米,市农业局则在漓渚江试种狐尾藻5000平方米,目前都长势良好。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市农办明确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后端的湿地处理中,选择狐尾藻作为主要湿地植物,并在全市确定了21个村为首批试点村,共涉及农户5786户,总面积13427平方米,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抓紧进行。
“中国科学院推出的狐尾藻污水治理技术,对畜禽、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和富营养化水体净化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且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景观美等优点。下一步,我们在畜禽养殖场、河道水域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等重点区域不断推广狐尾藻治污技术的同时,还将不断推进藻源基地建设,以通过应用有‘水净化精灵’之称的狐尾藻,加快改善我市河道水质。”市水城办相关处室人员表示。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链接:
狐尾藻治水技术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开发的一个新型治污项目,主要通过种植一种叫做狐尾藻的藻类,达到降低养殖废水等有机物浓度,实现达标排放目标。
狐尾藻原产南美洲,是一种需要高氮的水生植物,具有很强的水体净化能力,被称为“水净化精灵”。其茎部中间空心,能起到为水体输送氧气的作用。去年,在绍籍著名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的提议下,经市科技局和市农业局牵头联系,我市上虞富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三家畜牧企业首先引入该技术,并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