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省机械工业行业协会了解到,“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工作,沉着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行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期间,全省机械装备制造行业规模及骨干企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机械企业由“十一五”末的245家发展到349家,实现稳步增长。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由“十一五”末的110.76亿元、426.37亿元提升到146.17亿元、589.8亿元。其中,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0亿元,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超过35亿元。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汽车产量由“十一五”末的10.19万辆增加到2015年的13.4万辆;内燃机由1178.61万千瓦增加到1960.78万千瓦;大型铁路养护机械由205台增加到253台。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科技经费支出从“十一五”末的24.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51.7亿元。一批新产品研发成功,多家企业承担国家重大专项。
据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6.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5.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规模以上机械工业7个百分点;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89.8亿元,比上年增长6%,高于全国规模以上机械工业2.68个百分点;完成利税总额34.68亿元;实现利润24.4亿元。
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全省机械装备制造行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云南航天工业有限公司在生产专用车辆的基础上,开发6—12米纯电动商务车等新能源车辆,2015年在全省销售新能源车1156辆,市场拓展势头良好;云南五龙汽车有限公司成功研发12米纯电动公交客车;云南云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农机产品配套等领域积极拓展外协加工业务;云南通变电器有限公司具备220千伏变压器生产能力,并建成西南地区领先的“变压器产品检验中心”;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切入了汽车发动机领域、风电领域和汽车模具领域,产品结构从传统业务领域逐步转向新的业务领域。
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推进,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实力加强,营销网络逐步完善。据了解,目前,昆船集团产品覆盖山东、武汉等省区,国外市场拓展至印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力帆骏马在东南亚国家推进市场平台建设,与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往来;云南航天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产品走出国门销往海外市场;昆明电机电动机产品远销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
立足优势加快发展
省机械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孙衍坤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多变,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将为机械装备制造行业注入新的更大的发展动力。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树华认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为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云南省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将不断增强机械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省政府将矿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将进一步刺激矿山冶金机械设备的需求量;《云南省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尤其是路网基础设施、航空基础设施、水网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的推进将带动矿山机械、水利机械的发展,将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孙衍坤表示,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三五”规划与“中国制造2025”正式实施的开局之年。全省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9大任务、10大重点发展领域和5项重点工程,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努力推进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跨越发展。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省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将立足优势,加快发展。汽车行业将积极利用国家支持力度的增加,立足西南,面向南亚东南亚,以整车制造为龙头,突出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壮大配套产业,构筑产业集群,实现节能与新能源车的新突破;机床行业将适应市场新的需求和变化,积极推动产品向小批量、多品种、专业化方向转化,向高速、复合、精密、大型重载、高效专用、生产制造服务性领域方向发展;电工电气方面,充分利用云南省在水能、风能、太阳能方面的地缘优势,围绕电力生产、电网建设、电力消费、电力外输和战略性新能源开发,依托在“发、变、输、配、用”五个环节的现有产业基础,提升传统电力装备和新能源电力装备的技术和水平;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制造业发展,我省提出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作用的战略要求,打造农业机械生产制造产业链,逐步形成“小农机、大产业”的产业集群,推动云南农业机械制造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