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大家对智能家居、万物互联这些词的敏感度日渐降低。上周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的国内外参展企业轮番进行信息轰炸,将媒体对智能家居的迟钝神经唤醒。
去年的AWE上,笔者就指出,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去中心化,是智能家居发展和普及的最大阻碍。今年,笔者带着“互联互通、去中心化到底实现到哪一步”问题参加AWE,看展前甚至有点小期待、小雀跃,然而,一通展会逛下来,却有点空虚。去年,笔者说智能家居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今年智能家居发展则是“雷声越来越大,雨点还是那么小”。
笔者所说的“雷声越来越大”是指,单个品牌、平台智能家居发展推进速度非常快,此前一直被诟病不能实现的“物与物互联互通”及不够智能的问题也由于技术的发展而被解决。比如,美的将冰箱应用了全球首创图像识别和智能标签技术,显示出食品存放位置、新鲜程度等。并且,随着互联互通和感知硬件成本的降低,智能家居单品的价格也走低。
“雨点小”是指,不同品牌、云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几乎毫无进展。智能家居想要全面落地到一个用户家里,还是那么地艰难。这个问题,只要是业内人都心知肚明。
不同平台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是智能家居不能迅速普及的原因之一。
美的、海尔、京东微联等大平台和大厂商都在尽力通过“开放”来减少壁垒鸿沟。平台不断吸收小的智能硬件产品和一部分品牌厂商的产品加入到自己的体系中来,比如京东微联;厂家则不断整合非竞争对手资源,目前,包括华为、腾讯、小米、TCL、乐视、安吉星、科大讯飞等均与美的完成了开放连接。IBM、阿里云、亚马逊几大巨头也与美的形成了“兄弟连”,共同实现售后服务智能化、设备单体智能化、系统运作智能化以及跨品类设备的场景联动。
但是,不同品牌甚至不同的云服务商都需要不同的App进行控制,用户体验不佳,此其一。
平台之间没有互联互通,导致智能家居的场景碎片化,此其二。如果消费者要体验酷炫的智慧家庭,就必须一次性把旧产品全部更换了。新买房的用户也必须放弃多元化选择,只在一个品牌或者平台内选择产品。比如,只能选择京东微联阵营内的产品或者美的M-smart阵营内的产品。
家电、家居产品天然自带的“更新换代慢”属性,则是不能迅速普及的原因之二。消费者对家电的消费观点与对电子产品的观念不同。比如,消费者一般在1-2年后更换一台新的智能手机,但家电产品一般要使用5-8年,甚至更久或者出现各种故障无法维修之后,消费者才有更换的意识。并且,更换新家电产品一般是单个更换,而不是整体更换,这也必然会导致智能家居场景的碎片化。也正因如此,海尔瞄准了新增用户,联合靓家居从家装入口切入,将智能家居的消费前置到装修环节。
目前距离智能家居以“燎原之势”普及的那一天还很远。智能家居发展面临一个矛盾:需要更多的开放,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定是存在多个平台/厂商联盟进行竞争。如平台/厂家无作为,这一段时间或将成为智能家居发展的真空时段,空有智能产品与口号而无法让智能家居真正普及。不过,平台与厂商必不会不作为,因为他们不愿意让智能家居的战略布局变成竹篮打水。日前,海尔就联合靓家居以“3年2亿”的联合补贴“强推”智能家居落地到用户家庭。其中包括,海尔为靓家居每年提供1万台智能家居中央处理器,每台价值2460元,免费赠与签约靓家居的用户;尝鲜智能家居的消费者还额外获得补贴。未来或形成多方参与的“补贴联盟”,共同推动智能家居落地。据悉,以汇泰龙为代表的智能门锁,以光语空间为代表的智能灯饰等,已经就补贴方案展开深度洽谈,靓家居也计划联合更多商家进行补贴。
补贴联盟能给智能家居的推广带来多大效应?笔者认为,谨慎乐观。因为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个问题:新装修用户必须放弃多元化选择,只在一个品牌或者平台内选择家电产品,这样的体验或将阻碍一部分消费者迈出体验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