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節能高效且價格低廉,節能燈作為傳統白熾燈的替代品進入千家萬戶,成為群眾的生活必需品。然而,含有多種有害元素的廢棄節能燈如何規范處理,卻不為人所熟知。
據統計,我國節能燈的年產量約為8億多支,報廢的節能燈約為4億多支。作為廢棄節能燈的“標配”,汞、氬氣和熒光粉三大有害化學物質對水和空氣的污染不容小覷。相關資料顯示,如果一隻節能燈的汞浸入地下,會污染90至180噸水。廢棄的節能燈管破碎后,瞬時可使周圍空氣中的汞濃度超標上百倍。
盡管廢棄節能燈有如此大的危害,但記者發現,市面上出售的節能燈包裝上並未注明“燈管含汞”等字樣,更沒有丟棄方式的說明,這讓廢棄節能燈往往同普通生活垃圾一樣被隨意丟棄。本應節能環保的節能燈,卻成了生態環境的“殺手”。
收集渠道的欠缺、部門職責的交叉、財政補貼的缺乏,都在頻頻拷問廢棄節能燈的回收處理。健全的回收機制和環保知識的普及無疑是破解難題的重中之重,相關部門應出台強制措施,使制造企業在外包裝上對廢棄節能燈的處理方式加以說明,並給予企業回收節能燈相應的鼓勵和獎勵舉措。同時,應設立廢棄節能燈回收點、改進回收模式,為節能燈管的分類收集、集中處置創造有利條件。
建設“美麗中國”,既需要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升級的大手筆,也同樣需要關注廢棄節能燈回收這種身邊“小事”。唯有此,才能讓環保理念真正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讓環境保護成為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