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烈日炎炎,室内寒意逼人,这是目前很多写字楼、商场和超市的真实写照。
近日,记者走访了上海一些公共建筑,发现不少建筑存在空调温度过低的现象。例如记者实测的陆家嘴一带的写字楼,一些建筑内部的空气温度只有24摄氏度。如果穿着短袖在室内待上5到10分钟,就能感觉到阵阵凉意。
而记者测量到的最低温度来自虹口区的一家大型超市,为21摄氏度,超市工作人员穿着和这个季节格格不入的工作服。
记者看到,很多上班族在办公室准备了长袖外套,而一些写字楼里的工作人员,不仅穿着长袖衬衫,甚至西装革履,本来是“避暑”功能的空调却让使用者不得不“避寒”。
早在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从记者亲身体验看来,一些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和单位并没有完全按照《决定》的要求约束自身。
实际上,空调温度过低,从大的方面说对于节能减排,从小的方面说对于人自身的体感,都没有益处。将空调温度从不必要的低温上调“高1度”,对于节能减排有着积极的意义。
诸多研究都表示,27-28摄氏度,是夏季室内人的体感最舒适的温度区间。而低于26摄氏度,就需要增添衣物了。
室内外温差过大,还容易引起人的生理不适,在炎热的夏季因为空调温度过低而引发感冒等症状的情况在上班族中也并不少见。空调温度过低,对于上班族工作效率的提升,显然也并没有好处。
因此,从室外到室内仿佛“换了人间”,无论对于上班族和物业管理单位都是不必要的浪费。
一位专业从事中央空调设计和安装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中央空调的开关由大楼里面的主机控制,而在各个楼层和各个房间都可以安装调控开关,该开关可以调整空调的温度。将空调调温的权利交给写字楼的各个租户,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国家标准执行起来更为困难。
除了公共建筑,其他公共场所,如一些地铁车厢过冷也引起了乘客的抱怨。在上海地铁11号线,两位乘客在到站前就迫不及待走到门前,一边抱怨着“冻死了”。当时的实测温度为23摄氏度,而且风力较大。